“不发财都难!”重庆一农民工大哥来到一超市转了一圈后,什么也没买就走了,谁知,次日,超市老板却到处找他,得知原因后,农民工大哥激动不已。 10月29日那天下午,重庆九龙坡区的一处工地上,工地旁那家不足五十平米的超市里难得清静。 一位年岁不算轻的农民工大哥掀开门帘走进来,深蓝色的工装外套上还沾着没拍干净的水泥点,黄色安全帽扣在头上,帽檐下的眼睛盯着货架上的商品慢慢扫过。 他没推购物车,也没拿篮子,手指在零食货架旁悬了悬,又悄悄收了回去。 陈先生看在眼里,知道这是想给家里孩子带点什么,又舍不得花钱。 大哥走到货架中段时,从裤兜里掏出手机看时间,指尖刚碰到屏幕,一张皱巴巴的百元钞票就顺着裤缝滑了出来。 钞票轻飘飘落在光洁的地板上,没发出一点声响,他浑然不觉,又转了两分钟便转身离开了,背影里透着藏不住的疲惫。 但这一幕恰好被超市的监控完整记录了下来,大约一个小时后,陈先生整理货架时发现了这张钞票。 指尖摸到纸币边缘的折痕,他立刻想起了那位没买东西的大哥。 他没像旁人那样把钱收进柜台等失主,而是立刻调了监控,画面里清晰地拍到钞票从大哥口袋滑落的瞬间。 更让他惊喜的是,大哥安全帽侧面印着附近“宏远建筑”的字样。 次日一早,陈先生把超市托付给隔壁商户照看,揣着监控截图就开着面包车往工地赶。 这片区域有三个在建工地,钢筋水泥堆得像小山,机器轰鸣声震得人耳朵发沉。 他拿着手机里的截图,挨个问正在搬砖的工友,从一号工地问到三号工地,足足问了十几个人,才在一位工头的指引下,找到了正在三楼砌墙的那位大哥。 当时大哥正弓着腰抹水泥,汗水顺着脸颊流进衣领,后背的工装已经湿透了大半。 听陈先生说明来意,他手里的抹子“当啷”一声掉在地上,愣了好几秒才抓住陈先生的胳膊,声音都发颤。 陈先生怕工地上人多眼杂有麻烦,便跟他约好中午休息时到超市取钱。 中午十二点,大哥准时出现在超市门口,陈先生核对了监控画面后,把那张百元钞票递了过去。 大哥捏着钱反复摩挲,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连说了好几声“谢谢”,脚步轻快地走了。 这一幕被路过的工友拍了下来,发到网上后很快引起了热议。 有网友评论,老板开车找半天,油费都比一百块贵,图的不是钱是良心。 在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一张百元钞票或许在很多人眼里只是数字,但对靠力气谋生的农民工来说,它的分量重得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3亿农民工,他们广泛分布在建筑、制造等行业,用汗水撑起了城镇化的快步发展。 对这位大哥来说,这一百块能给孩子买两本练习册,能给妻子添一袋大米,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底气。 陈先生的举动之所以动人,不只因为拾金不昧,更因为那份懂得。 他经历过工地的辛苦,知道每一分钱都浸着汗水,这份共情让他愿意花时间、费力气去寻找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工友们来买东西时,总会提起陈先生找失主的事,有人说要多来照顾生意,陈先生只是笑着摆手,都是应该做的,谁还没个难处。 其实生活里的温暖从不需要惊天动地。农民工大哥逛超市时的克制,是对家庭的责任;陈先生奔波寻人的坚持,是对他人的体谅。 这两件事凑在一起,就像寒冬里的一缕阳光,让我们看到平凡人身上最可贵的善意。 在这个容易浮躁的时代,正是这些细碎的温情,悄悄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也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