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00元到350元!“药中茅台”崩了谁在这场泡沫里裸泳? 还记得2021年的疯狂吗?凌晨排队抢药、药店限购5粒、黄牛转手翻倍赚,一粒3克的片仔癀被炒到1600元,比黄金还金贵,“喝茅台前吃它护肝”成了商务圈的标配,连婚嫁彩礼里都要摆上几盒撑场面。可如今再看,京东自营店599元无人问津,二手回收价跌到400元以下,曾经的“神药”竟成了药店的压仓货,这反转简直比电视剧还刺激! 这场雪崩早有预兆。2004到2023年,片仔癀靠19次提价把价格从325元拉到760元,还借着“麝香配额稀缺”的由头搞饥饿营销,硬生生把治病的药包装成了“理财品”。但药品终究不是茅台,没有“越陈越香”的属性,反而有三年保质期的紧箍咒。当2023年那次29%的涨价突破市场承受极限,泡沫就已经在破裂边缘了。 压垮骆驼的是三根稻草。人工养麝技术突破让麝香不再稀缺,单粒原料成本从280元跌到200元,“稀缺神话”先破了黄牛们发现囤货年化亏损达35%,赚的不如亏的多,纷纷转去炒黄金,没人接盘的价格自然崩了;更关键的是,消费者终于醒了——健康人吃它没用还伤肠胃,患者嫌它比替代药贵太多,“养生神药”的噱头骗不了人了。 最惨的还是跟风的普通人。杭州王先生2021年花8000元囤的药,如今全过期了,扔了可惜留着没用;福建的回收商压了百粒存货,最后每粒亏50元割肉之前赚的全吐了回去。这哪是投资,分明是交了“智商税”! 其实片仔癀本身不是废物,作为国家绝密配方药,它对特定肝病确实有效,但它的价值从来不该是炒作出来的。这场暴跌说到底,是市场在纠偏——药品的本质是治病救人,不是资本炒作的筹码更不是撑面子的礼品。 现在再看那些当初喊着“只涨不跌”的人"是不是像极了泡沫里裸泳的人?这场价值回归虽然迟到,但终究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