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堵枪眼是骗人的!”“都没黄继光这个人!”几年前,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名城探寻 2025-11-02 12:01:47

“黄继光堵枪眼是骗人的!”“都没黄继光这个人!”几年前,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英雄事迹遭到网友质疑,一位老人却站了出来打抱不平…… 黄继光出生在1931年1月8日,地点是四川省中江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站出来的老人叫王清珍,那年已经92岁,是上甘岭战役里有名的“战地小花”——1952年战役打响时,她才17岁,是部队里年纪最小的卫生员之一。 那天她坐在客厅里看纪录片,屏幕下方突然弹出一条质疑黄继光的评论,手里正缝补的旧军装纽扣“嗒”地掉在地板上。 她弯腰去捡,手指却抖得半天捏不住,眼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往下淌,对着身边的孙女急声说:“这是瞎编的!我见过黄继光同志,他的事我记得清清楚楚,怎么能这么污蔑他!” 王清珍和黄继光的交集,都留在上甘岭的坑道里。1952年10月,她跟着部队进驻597.9高地附近的坑道,负责给伤员包扎、喂药、处理伤口。 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就在隔壁坑道,他常来领纱布和止痛药,每次进门都先敬礼,客气地说“麻烦王同志了”。有一次,黄继光的小臂被弹片划开一道口子,鲜血渗进军装,王清珍给他消毒时,发现伤口里还嵌着细小的碎石,劝他多歇半天再归队。 他却笑着摇头,说“前面战友还在扛,我这点伤不算啥”,包扎完就揣着药品往火线跑,背影很快消失在坑道的黑暗里。 10月20日那天,坑道里的气氛突然变得凝重。王清珍正给一位腿伤战士换药,就听见隔壁坑道传来哭声,有人喊“黄继光同志牺牲了”。 她手里的镊子“当啷”掉在搪瓷盘里,顾不上收拾就往隔壁跑。只见战士们围着一块染血的阵地土,沉默地抹眼泪——黄继光用身体堵枪眼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各个坑道。 后来她跟着医疗队去清理战场,在597.9高地的地堡前,看到那片被炮火翻耕过的土地上,还留着斑斑血迹,旁边散落着半块磨破的绑腿,战友说那是黄继光的。王清珍蹲在地上,把那半块绑腿收起来,心里默念:“这么好的同志,怎么就走了……” 这些记忆,王清珍藏了一辈子。她的抽屉里,至今锁着当年的战地日记,1952年10月20日那页,字迹因为手的颤抖有些歪斜,却写得格外用力:“黄继光同志,21岁,四川中江人。 今日攻597.9高地,遇敌地堡火力阻拦,同志抱炸药包冲锋,负伤后仍向前,终用身体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道路。英雄不朽!” 还有一张泛黄的合影,是战役结束后她和战友们的留念,照片里的王清珍扎着两条辫子,身边站着的年轻战士,正是黄继光——那是她唯一一张和黄继光的合影,平时舍不得拿出来,怕磨坏了。 看到网上的质疑,王清珍睡不着觉。她让孙女帮自己找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电话,说“我要作证,我亲眼见过黄继光,他的英雄事迹不是编的”。 后来社区邀请她给年轻人讲战斗故事,她每次都提前把日记和合影带过去,指着照片里的黄继光,一字一句地说:“他不是传说里的人,是跟我们一起吃饭、一起扛过枪的战友。他牺牲的时候才21岁,比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小,要是他知道有人这么说他,该多寒心啊!” 有一次,有个年轻人在台下小声嘀咕“会不会是宣传夸大了”,王清珍立刻提高了声音,眼眶通红:“我在坑道里见过太多牺牲的战友,黄继光同志是我亲眼看着请战、看着冲向地堡的!他中了那么多枪都没退,最后用命换了胜利,这怎么叫夸大?你们没经历过枪林弹雨,不知道和平是怎么来的,可不能忘了英雄啊!”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后,那些诋毁黄继光的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王清珍这才稍微安心。 但她还是坚持去宣讲,哪怕年纪大了说话有些吃力,也要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她常说:“我活着一天,就要为英雄说一天话。他们用命护着的国家,不能让他们死后还受委屈。” 英雄从不是虚构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在战场上拼过命的普通人。那些质疑和诋毁,无视亲历者的证词,无视历史留下的铁证,本质上是对英雄精神的践踏。 维护英雄的名誉,不是要刻意拔高,而是要守住我们民族的精神底线——只有记住那些为国家牺牲的人,才能明白今天的安稳日子来之不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