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接受美媒采访,大致说了三层意思:一是美国在官方层面并不信任中国

候鸟谈商业 2025-11-02 09:41:16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接受美媒采访,大致说了三层意思:一是美国在官方层面并不信任中国会履约,所以将会做好实时统计并评估中国的履约表现,按中国的话说,就是“听其言,观其行”,然后决定下一步怎么走;二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总体走向是“有序脱钩”;三是美国还在推进对中国的301调查。

​​最近,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对华贸易政策的重要变化。

​​他说,美国政府认为在方面存在履约疑虑,因此美国会“做账”“看数据”,确认中国到底有没有兑现2019年第一阶段协议中承诺的内容。

​​他提到,美国现在主轴已不是简单“全盘脱离中国”,而是一种“有序脱钩”,既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又不能急剧行动,因为制造业回流、产业链调整都需要时间。

​​他还透露,美国正在推进一项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启动的调查,重点审查中国是否履行阶段一协议、是否采取了不公平贸易政策,如果结论对美不利,美国可能在11月或12月启动新一波贸易制裁。

​​在采访中,他用“不能信任中国”“必须推动脱钩”“调查肯定会发现问题”这样较为直白的话语,透露出美国对华政策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值得关注的信号。

​​首先,“听其言、观其行”的表态其实比传统的言辞更具警示意味,美国不再只是对中国的口头承诺有期待,而是在实实在在地建立监测机制、准备下一步行动。

​​其次,“有序脱钩”的说法意味着美国承认与中国的脱钩并非一蹴而就;它既要保留与中国的产业链交集,也在逐步撤出,这种策略反映出美国制造业回流、供应链重建的复杂性。

​​再者,301调查的提示无疑是对中国的警告:美国不仅在谈政治话语,更在法律程序上做好准备,如果中国“没兑现”或在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市场准入方面继续被质疑,那么制裁不是“如果”,而可能就是“何时”。

​​对于中国而言,格里尔r的这些话语并非偶然,而正是美国对中美经贸关系进行再定位的标志。中国要注意的不是一句话能够改变的态势,而是背后逻辑的变化:从“贸易伙伴”转向“战略竞争者”,从“合作”为主变成“警惕+脱钩”为辅。

​​中国在应对上,需要明白:不能只在意哪些关税会加、哪些协议会被重提,而要真正提升自身在供应链、创新链、产业链上的韧性和替代能力。

​​美国“慢脱钩”的窗口期,是中国必须加速的窗口期。

​​如果中国在“观察期”里被动或麻痹,美国就可能在下一阶段将“石头”抛向中国,而那时中国的被动可能更加明显。

​​对于中美双方而言,这场博弈已不仅是贸易数字的对比,而是结构性竞争的展开,是谁能在下一个产业浪潮中拿住主动权的问题。

​​总而言之,格里尔的表态不是简单的“硬话”,而是一场政策升级的预告,中国若想在这场博弈中保住优势,就必须把握好“被观察”的时机、强化自身体系、而不只是回应美国的每一次动作。

​​你认为,中国应当如何回应美国这次“有序脱钩+301调查”的组合拳?

0 阅读:18
候鸟谈商业

候鸟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