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看到中国为统一造势,特朗普和美国高层已感觉到力不从心。
最近我们从法理、舆论、军事等方面全方位推进统一大势,美国慌了。美内部多位人士呼吁特朗普不要动摇,继续坚持美国对台湾的传统立场,但爱吹牛的特朗普却缄默三口。
紧接着,国务院台办的新任发言人彭庆恩在发布会上直言不讳,点明“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才是台湾真正的民心所向”,同时严厉警告赖清德当局撕裂社会、破坏两岸关系的行径注定失败。
这还没完,重庆市公安局对“台独”顽固分子沈伯洋立案侦查,展示了依法精准打击“台独”分裂活动的决心。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法理、舆论、执法多管齐下,传递的信号再清晰不过: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正在积聚强大动能。
美国那边,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显然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你瞧,以往在台湾问题上喜欢指手画脚、甚至可能放出狂言的特朗普,这次的反应却有点出乎意料地沉默。
这种沉默背后,恐怕不是他不想说话,而是有点力不从心的尴尬。他面临的压力是多方位的。 inside his own party(在他自己党内),虽然对华强硬算是“政治正确”,但具体到台湾问题,如何应对中国大陆如此坚定且步步为营的推进态势,共和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存在策略上的分歧。
更让他头疼的是,美国自己国内一堆烂摊子,从通胀高企到社会撕裂,再加上特朗普第二任期主打的是“美国优先”和国内变革,其团队重心似乎并不在立即与中国在台海摊牌上。这种时候,面对一个意志坚定、准备充分的中国,他那种“交易式”的外交风格,反而有点不知该从何下嘴了。
大陆这边可是把和平统一后的蓝图描绘得相当具体和诱人。通过官方渠道和权威媒体,我们清晰地告知台湾同胞,统一后不仅现有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受保障,还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比如,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台湾商品零关税进入大陆,优势产业对接大陆完整产业链,还能搭上“一带一路”的快车。原本消耗于军备的财政可以转向民生,国家还会支持台湾基础设施建设。
国际空间上,台湾同胞能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国际事务,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这些都不是空头支票,大陆持续落实同等待遇,两岸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众多台胞台企已从中受益。
这套“好处说尽”的策略,本质上是在争取台湾民心,削弱“台独”势力的社会基础,也让外部干预势力失去冠冕堂皇的借口。
与此同时,必要的震慑手段也清晰可见。解放军在台周边的常态化巡航和实战化演练,本身就是一种无声而有力的语言。
国台办“不放弃使用武力”的声明,有着《反分裂国家法》等完备的法律支撑,是对“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干涉势力的严正警告,划出了不可逾越的红线。这种“文武兼备”的策略,展现了大陆在推进统一进程中的战略自信与定力,既展现了最大的诚意和善意,也做好了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
反观美国,其传统的“以台制华”策略现在看起来有点玩不转了。它想拉拢盟友一起施压,但很多国家基于自身经济利益,并不愿意在中美间选边站队,更不愿被绑上对抗中国的战车。
特朗普政府虽然在对华科技竞争等方面展现出强硬姿态,甚至搞“全面脱钩”的论调,但也面临国内商界利益受损、盟友配合度有限的制约。
在台湾这个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美国能打的牌其实越来越少,过度介入的风险和成本它得掂量掂量。那种既想搅局又怕引火烧身的矛盾心态,暴露了其战略上的被动。
所以说,特朗普和他的团队的缄默,很大程度上是看清了现实:中国推进统一的意志坚定不移,步伐稳健有力,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的呼应。
继续无脑打“台湾牌”,除了进一步激怒中方、加剧台海紧张、把自己拖入更危险的境地外,对美国而言几乎无利可图。
他们内部肯定也在激烈辩论,是继续硬着头皮顶下去,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调整策略。
但从长远看,中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导权和时间表越来越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美国无论谁执政,都无法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也无法阻挡中国最终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大势。现在的种种迹象表明,这场关乎民族复兴的重大斗争,主动权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握在了我们这一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