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正式宣布!   10月31日路透社刚报道,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

物规硬核 2025-11-02 01:56:10

荷兰正式宣布!   10月31日路透社刚报道,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不光直接禁了ASML向咱们出口DUV设备,管制范围还又扩大了,连敏感领域的新合作都一刀切禁止。   这次的新规,有两个变化特别值得关注。   一是范围扩大了,之前主要卡的是最顶尖的EUV光刻机,现在连成熟制程用的DUV也彻底不让卖了,这就好比原来只是不卖你“高级定制的厨房”,现在连“家常菜的锅”也不给了。   二是切断了知识流动,新规明确禁止在敏感领域开展新的合作项目,这意味着不仅是机器进不来,连技术交流、人才互动这条路也给堵上了,用个比喻来说,以前是“不卖车给你”,现在是“连驾驶技术都不准教”。   ASML的CEO温宁克之前多次表态看重中国市场,但在政治压力面前,商业逻辑还是不得不低头。   这一决定,无疑会加快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组步伐。   中国市场原本是ASML的第二大市场,今年第一季度还贡献了将近一半的营收,但随着禁令逐步落地,这个数字已经在快速下滑。   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全球半导体创新生态正在被硬生生割裂,要知道,芯片产业能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全球化协作,美国的设计软件、日本的材料、荷兰的设备、中国的制造,缺一不可,但现在,这种协作模式正在被“各自为政”取代。   面对越来越严的技术封锁,中国其实在两条路上同时发力。   短期内,产业链自主替代正在加速,国内设备厂商在28nm等成熟制程上不断突破,虽然和ASML还有差距,但这个差距正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逐步缩小。   长期来看,中国可能会另辟蹊径:一方面通过先进封装技术,在不追求最精进制程的情况下提升芯片性能,另一方面,可能在第三代半导体等新材料的研发上寻找突破口。   这场光刻机禁令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有趣的悖论:在全球化时代,越是封锁,反而越会激发被封锁方的创新动力,ASML自己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子,它正是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才超越了当年的行业巨头。   如今,当科技被当作地缘政治的工具,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都可能放缓,这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来说,恐怕没有真正的赢家。   荷兰这次的光刻机禁令升级,表面上看起来是技术封锁的又一次胜利,但往深处想,这或许正在为未来的技术格局埋下变数。   历史总是相似的,技术封锁这把双刃剑,短期确实能制造困难,但长期来看,往往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中国的航天工程、北斗系统,哪个不是在严密封锁下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半导体产业虽然更复杂,但创新的规律是相通的,压力越大,反弹的力量也越强。   更重要的是,当“小院高墙”策略大行其道时,其实是在破坏半导体行业最宝贵的财富,全球化的创新生态。   ASML本身就是一个全球化的产物,它集成了世界各国的顶尖技术,现在要把这个生态打碎,重构成几个独立的体系,对谁来说都不是好事。   对中国半导体来说,眼前的困难是真实的,但长远看未必是坏事,这让我们彻底放弃了“走捷径”的想法,不得不沉下心来做最难但正确的事。   事实上,在成熟制程领域,国产替代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第三代半导体等新赛道,中国甚至和其他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是继续走向分裂,还是重回合作,这个选择不仅关乎产业发展,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数字未来,或许只有当大家都意识到,在科技领域搞封闭对谁都没好处时,理性对话才能真正开始。   说到底,科技本该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当它被用作博弈的筹码时,我们都在付出看不见的代价,而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创新,从来都是封锁不住的。

0 阅读:237

评论列表

用户47xxx29

用户47xxx29

1
2025-11-02 07:09

荷兰强盗找死,死得更快。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