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曹德旺拿出100万给一个小女孩换肾,可谁知,小女孩治愈后,却给曹德旺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1-01 19:54:42

2015年,曹德旺拿出100万给一个小女孩换肾,可谁知,小女孩治愈后,却给曹德旺一个从没有想过的“报答”……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5年的一个深夜,曹德旺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封求助信,信纸粗糙泛黄,字迹歪歪扭扭,墨迹还有些晕开,信的作者是一个福建山区的老人,他在信中讲述了孙女小玲的病情,小女孩年仅七岁,却被诊断为尿毒症,急需换肾手术,为了救女儿,家里已卖掉所有值钱的东西,甚至连祖屋都抵押了,可医疗费还是远远不够。   曹德旺读完信后,久久没有说话,这个年幼的生命垂危,信中那种无助与绝望让人难以忽视,他没有犹豫,立即让团队联系医院核实情况,医生确认了小玲的病情后,他当即决定资助整个治疗费用,100万元就这样划到了医院账户,手术安排得很快,所有环节都开了绿色通道,医院那边反馈,手术定在一周后。   手术当天,曹德旺推掉了手头的会议,亲自督促团队确保一切顺利,八个小时后,手术成功的消息传来,医生说肾源匹配得很好,手术非常顺利,小玲的父母几乎瘫倒在医院走廊里,连声道谢,那一刻,曹德旺的心情轻松了许多,为了保证小玲术后的康复,他还承担了三年的抗排异治疗费用,包括药物和定期复查的开销,每个月,他的团队都会把药品和营养费送到医院,确保小玲的治疗没有后顾之忧。   三年时间过去了,小玲恢复得很好,医生宣布,她的身体状况已经完全达到出院的标准,可以回家了,但在出院前,小玲却做出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她找到医生,请求开具一张“未痊愈”的证明,还说自己身体依旧不适,需要继续治疗,医生听后很诧异,追问原因,小玲小声说,如果能继续住院,曹爷爷可能会继续资助家里,家里的日子实在太难了。   这个消息传到曹德旺耳中时,他沉默了很久,这是他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竟然会有这样的心思,有人觉得这是孩子的父母教的,也有人认为贫穷让人不得不出此下策,无论原因如何,这件事确实刺痛了他的心,他最终还是决定拨出一笔营养费,让团队转交给小玲的家人,并附上了一句话:“健康最重要,好好生活,”之后,他便没有再多提起此事。   实际上,这并不是曹德旺第一次在慈善路上遇到类似的情况,许多年前,他曾资助过一名实习生治疗肝癌,掏了二十多万医疗费,可惜最终没能挽回生命,事情本该到此结束,但没想到实习生的父亲却带着人找到福耀公司,要求曹德旺安排另一个儿子顶替工作岗位,曹德旺拒绝了,他说:“帮助是情分,不是交易,”类似的经历让他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但并没有让他改变做慈善的初心。   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两千元给母校买桌椅开始,曹德旺的慈善之路已走过了四十多年,无论是修路、建学校,还是捐款救灾,他始终秉持一个信念:能帮一个是一个,他捐过的钱,有时候能带来感动,有时候却换来误解甚至辜负,他曾资助过另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大学,生活费学费都包了,可孩子却嫌钱不够用,甚至在网上公开指责他“小气”,还有人伪造病历,骗取善款后挥霍,类似的事情一件件发生,但他始终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信念。   小玲的事情之后,曹德旺的团队对慈善流程进行了调整,过去,他更愿意直接相信那些求助信上的故事,觉得救人要紧,但后来,他意识到善款需要更精准地使用,不能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被忽略,团队开始对每一封求助信进行严格的核实,包括病历、居住证明、医院诊断等,甚至会签订明确的协议,规定资金的用途和援助的期限,这些措施并不是出于不信任,而是为了让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   尽管调整了流程,曹德旺的善举并没有减少,他捐款建学校,资助重病患者,甚至拿出巨资筹建大学,这些都让他成为公益领域的标杆,他曾说,善意就像一颗颗种子,不一定每一颗都能发芽,但只要有人愿意种下,总会有一些长成参天大树。   多年后,曹德旺偶尔会想起小玲,他没有责怪这个孩子,也没有因此质疑自己的决定,他觉得,生活本就充满遗憾和不完美,慈善也是如此,帮助别人时,就要做好被误解甚至被辜负的准备,这份豁达,让他始终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也让无数人感受到了善意的力量。   信息来源:中国国情《2015年,“玻璃大王”曹德旺拿出100万给一个女孩换肾》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