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荷兰政府突然对安世下手,也许不仅是针对安世,更大的原因可能是针对下届政府。荷兰的选举已经完成,必然要组建新内阁,目前的内阁已经是看守政府,无法做出任何决策。这个球已经踢给了下届政府。 目前荷兰政府的压力不小。欧洲与北美汽车供应链已拉响警报,不断对荷兰政府“逼宫”: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简报,安世断供将使欧洲11月汽车产量环比下降12%,直接就业影响22万人。 德国经济部向荷兰发出“最后通牒”式照会,14天内提出替代供应方案,否则启动《欧盟关键原材料条例》跨国干预。 意大利企业与“意大利制造”部长级会议联合致函荷兰首相府,“政治问题不应危及欧洲汽车产业链”。 匈牙利与斯洛伐克外交部长在欧盟贸易理事会公开批评荷兰“把国家安全凌驾于单一市场规则之上”。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声明“库存只够3周”,敦促“各方尽快解决,确保美加墨汽车生产正常运转”。 各方压力正跨越大西洋,逼迫荷兰在11月内拿出解决时间表,否则将面临“违反单一市场规则”与“车企索赔”双重政治账单。 我们这边是中国业务拆分,带走了30%的晶圆生产线,70%的封测生产线。这些生产线能够满足国内市场。欧洲的生产线需要点时间替代。让荷兰的安世消失算了,打的一拳开,避的百拳来,这次不对荷兰下死手,后患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