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Stanislav Kozlovski 的观点:
过去两年,AI Agent相关基础设施项目泛滥,充斥着各种花哨概念(如A2A、MCP),但真正投入生产环境的极少。唯一公开案例是Uber用AI Agent做代码生成,但那更像是自动化工作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代理。
未来软件架构会是数百个AI Agent相互对话?现实中没人真正相信五年内会变成这样。数据和市场表现显示:
- 自GPT-4以来,LLM没有重大突破;
- 领先模型公司普遍亏损严重,缺乏可持续盈利模式;
- 投资流向多为循环收益,烧钱程度惊人(OpenAI年烧50亿美元,Anthropic更糟);
- 一旦资金链断裂,绝大部分“AI Agent”项目难以为继。
当前热炒的“AI Agent生态”多是营销噱头,真正的工程师需求是务实且简化的解决方案,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在此背景下,两个“低调但坚实”的趋势正在崛起:
1. 小数据(Small Data):
- 大数据热潮过后,企业逐渐意识到大多数应用并不需要海量数据;
- 硬件性能飞速提升(如192核CPU、超高速SSD),单节点即可满足绝大多数查询需求;
- 轻量级数据库如DuckDB快速流行,证明简洁高效的存储与计算更受欢迎。
2. “只用Postgres”的复兴:
- Postgres满足80%的企业数据需求,且维护成本远低于多系统并行;
- 通过内置功能(tsvector、pgvector、jsonb等)替代MongoDB、Redis、ElasticSearch等多种系统,极大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和运维难度;
- 简化系统架构,减少人才培训、运维风险和组织内耗,提升效率。
总结来看,当前AI和数据领域的“光鲜”项目多是泡沫,真正的价值在于回归简洁、实用的技术栈。企业和投资者应当警惕“工业化营销”和“概念炒作”,聚焦于技术本质和长期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原推文链接:x.com/BdKozlovski/status/19839125406159380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