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渔民张万全夫妇在东沙群岛海域捕鱼。晚上收完最后一张网时,张万全的

司马槑谈过去 2025-11-01 02:40:17

1965年9月,渔民张万全夫妇在东沙群岛海域捕鱼。晚上收完最后一张网时,张万全的妻子突然发现渔网山上挂着一只奇怪的海螺。她觉得这很奇怪,很随意。放在口袋里,谁也没想到,这东西竟然是无价之宝。 张万全,世代渔民,吃过的海螺比咱们吃过的盐都多。可就这种,他真没见过。 他第一反应是啥?“这玩意儿有毒吧?” 这是渔民最朴素的智慧。海里的东西,越是漂亮、越是奇怪,往往越碰不得。张万全心里直打鼓:“这玩意儿咱不认识,肯定卖不掉。万一有毒,吃坏了人,咱可担待不起。” 他拎起海螺,对着妻子说:“扔了吧,别占地方。” 这时候,命运的齿轮转动了。张万全的妻子拦住了他。 咱得说说这位妻子,她可没想那么多“科研价值”或者“市场行情”。她的想法特简单,甚至有点可爱——“这螺真好看,扔了多可惜。咱闺女肯定喜欢,带回去给她当个玩意儿。” 回到家,女儿果然高兴坏了,拿着大海螺爱不释手。 小孩子嘛,得了宝贝,总要到处炫耀。她“蹬蹬蹬”跑去找爷爷:“爷爷,快看!我爸给我带的大海螺,可漂亮啦!” 这一“炫耀”,可不得了。 孩子爷爷,一个见多识广的老渔民,从屋里走出来,接过孙女手里的海螺。只看了一眼,老爷子的手都开始抖了。 他一把拉过张万全,声音都变了:“万全,快来!咱家……咱家好像捡到宝了!” 老爷子激动地说,他年轻时在一本旧书上见过这东西的图。如果没认错,这叫 “龙宫翁戎螺”! 这是什么来头?老爷子说,这玩意儿,是5.7亿年前就有的老古董!说它是海螺的“活化石”一点不夸张。它还有个更直接的外号,叫 “百万富翁螺”。 张万全当时就懵了。啥玩意儿?百万富翁?就这“有毒”的海螺? 张万全这下再也不敢把它当玩具了,赶紧找来水缸小心养着,第二天就托人找了专家来鉴定。 专家一来,比老爷子还激动。 “没错!就是它!” 专家指着那条张万全以为是“破损”的裂缝说:“这是它的标志!这条缝是它用来呼吸和排泄的,这是腹足纲软体动物的古老特征!” 在生物学界,龙宫翁戎螺简直就是神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都以为它们早就在亿万年的演化中灭绝了,只能在化石里看到。 直到1879年,人类才在深海里“活捉”了一只,那只现在还在荷兰鹿特丹的自然博物馆里当宝贝。 之后几十年,全球都没动静。直到1936年,生物学家才在菲律宾海域又找到了两只活的。 这两只的命运更坎坷。它们被日本一家研究所高价买走,结果呢?好巧不巧,二战时被美国的炸弹连着研究所一块儿给炸没了。 张万全捞到“活化石”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了。 很快,一个消息灵通的日本富商找上了门。他开出的价格,让张万全夫妇这辈子都没敢想过。 据传,对方开价10万美元。 那是什么年代?那是一个普通工人月薪几十块的年代。这笔钱,别说盖房子,在当地盖一座楼都够了。 张万全纠结了吗?肯定纠结过。但最后,他卖了。 他拿着这笔钱,给家里盖了新房,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但故事还没完。 这个日本富商,转手就把这只龙宫翁戎螺卖给了日本的一家博物馆。成交价,据说是1亿。 当然,是 1亿日元。 可就算按当时的汇率,1亿日元也远远超过了10万美元。这位日本商人,利用信息差,当了个“中间商”,狠赚了一笔。 张万全还是卖亏了。亏在哪?亏在“认知”上。他不懂这东西在国际收藏界和科研界的真实分量。 张万全的故事,在当地成了传奇。无数渔民开始眼红,天天琢磨着也去捞一只“百万富翁螺”。 可这东西,真就是看命。它是深海生物,能被渔网挂上来,纯属亿万分之一的偶然。 当然,随着后来深海捕捞技术越来越强,龙宫翁戎螺被发现的也多了一些。但时至今日,全球记录在案的也就300多只,依旧是顶级珍品。 在2017年,台湾高雄有位叫蔡宇信的渔民,也捞到了一只。这时候信息可就发达了。 立马有富商找上门,开价100万新台币。 这位蔡先生可比张万全“精明”多了。他知道这玩意儿值钱,一口回绝:“不卖。我要拿去拍卖!” 你看,这就是时代的差别。1965年的张万全,面对的是信息壁垒;2017年的蔡宇信,面对的是信息爆炸。 张万全的“亏”,是那个时代的必然。 说到底,这只来自5.7亿年前的海螺,它本身没变。它就是安安静静地活着,从寒武纪活到了今天。是人类的“认知”,在给它不断定价。 如今,龙宫翁戎螺在我国已经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的科研价值,远远大于它作为“百万富翁螺”的物质价值。 下次你去青岛贝壳博物馆,可以去看看他们的“镇馆之宝”——一只硕大的龙宫翁戎螺。它就在那里,安静地告诉你,5亿年的时光,到底是什么样子。

1 阅读:15502

评论列表

论语

论语

29
2025-11-01 10:35

这老渔民还真是见多识广,5.7亿年前的事都知道。六十年代美元和日元的比价好像是一比六百,那个富商也没挣多少。

用户11xxx04 回复 11-01 11:24
扯谈的,65年,他进的来?带着这个玩意他出的去?

WUSS 回复 11-01 15:10
知识就是财富

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

21
2025-11-01 11:24

1965年,日本商人到中国来找个人买卖

当初也年轻过 回复 11-01 11:57
65年日本人应该能进来。

名将之约

名将之约

6
2025-11-01 11:43

滚犊咂

凉冰

凉冰

6
2025-11-01 16:00

一个老渔民,从书上看到过这玩意,关键他还能认出来,真牛啊

The wind of change

The wind of change

6
2025-11-01 14:51

卖了好别贪多,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何况这还是个深海生带壳的,说挂就挂,己经写过论文的,有个毛的科研价值,死了就不值钱了!捡的钱,速出。

陈锦杰

陈锦杰

5
2025-11-01 16:04

10万美元汇率换算后,是远多于100万新台币的

云雁

云雁

5
2025-11-01 15:41

深海生物能被魚网挂上来,那得多长的绳,净胡扯…

沙漠胡杨

沙漠胡杨

3
2025-11-01 14:54

1965年的10万美元,啥概念?富翁中的富翁了!不过那个年代私人能卖吗?手里敢持有美元吗?

sjc

sjc

3
2025-11-01 12:03

这个螺比“骡子”贵多了

凤来春郭德良

凤来春郭德良

2025-11-01 17:59

上交国家,一百人民币,奖状是大红色的!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