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点起床被推翻了?医生:过了63岁,起床尽量要做到这6点   一直有人说“7

栗子科普 2025-10-31 16:50:50

7点起床被推翻了?医生:过了63岁,起床尽量要做到这6点   一直有人说 “7 点起床最健康”,可 63 岁的李大爷每天准点起,却在今年春天晨起时突然头晕摔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到了这个岁数,连起床时间都要改?医生提醒,过了 63 岁,身体机能和年轻人不一样,起床时多注意几个细节,才能避免意外,这 6 个要点尤其关键。   李大爷 65 岁,有高血压病史,之前一直跟着养生文章学,每天 7 点准时起床。那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样猛地坐起来,刚踩下床就觉得天旋地转,直接摔在地上,幸好家人及时发现,送医后查出是体位性低血压引发的短暂脑供血不足。 医生问他起床时有没有缓一缓,他说 “想着赶紧起来做早饭,没顾上”。后来调整了起床习惯,再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其实《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4 年发布的研究显示,63 岁以上老年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和年轻人不同,早晨血压峰值比年轻人晚 1-2 小时,7 点左右往往正是血压波动较大的时段,这时候突然起床,很容易引发头晕、心慌,甚至更严重的问题。所以对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不是非要卡着 7 点起,而是要掌握正确的起床节奏。   第一个要点是先赖 5 分钟再动。不要闹钟一响就马上坐起来,哪怕醒了,也先躺在床上闭目养神 5 分钟。上述研究还提到,63 岁以上老人突然起身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是 30-50 岁人群的 3 倍,而赖床 5 分钟能让身体从睡眠状态慢慢过渡到清醒状态,让血压、心率逐渐平稳。李大爷后来每天醒了先躺 5 分钟,再慢慢动,头晕的情况就没再出现。   接下来要靠在床头缓 3 分钟。即使躺了 5 分钟,也别直接站起来,而是慢慢坐起来,后背靠在床头,保持这个姿势 3 分钟。门诊里还有位张阿姨,之前躺了 5 分钟就直接起身,结果还是觉得眼前发黑,后来加上靠在床头缓一缓的步骤,再起身就稳多了。这是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变差,从平躺到坐起,脑部供血需要时间适应,靠在床头能给血管一个缓冲的过程。   然后把双腿下垂放在床边。靠够 3 分钟后,慢慢把双腿垂到床沿下,让脚自然接触地面,保持这个姿势 2 分钟。68 岁的王爷爷之前没做这一步,坐起来后直接站起来,差点摔倒,后来按这个方法做,起身时就稳多了。这个动作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让身体进一步适应体位变化,避免脑部供血不足。   用温水刷牙洗脸也很重要,不能图省事用冷水。72 岁的刘奶奶之前晨起用冷水洗脸,经常洗完后觉得心慌,测血压发现收缩压比洗脸前高了 12mmHg。 后来换成 35℃左右的温水,心慌的情况就消失了。《中国老年人健康管理规范(2023 版)》中提到,冷水刺激会导致老年人血管急剧收缩,可能使收缩压升高 10-15mmHg,增加心脏负担,尤其对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不友好。   起床后喝半杯温白开也不能少。老年人夜间睡眠时会流失约 300 毫升水分,晨起时血液黏稠度较高。81 岁的赵爷爷有晨起血液黏稠的问题,之前没喝温水的习惯,偶尔会觉得晨起头晕,后来每天起床后喝 150 毫升温白开,再去做其他事,复查血流变时,血液黏稠度指标明显改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建议,老年人晨起宜饮用适量温白开水,帮助稀释血液,补充水分。   最后一点是别马上叠被子。很多老人习惯起床后立刻叠被子,觉得整洁,但这样会把夜间身体排出的汗液、废气闷在被子里。 66 岁的周奶奶之前每天马上叠被子,总觉得早上起来嗓子干,后来听了建议,起床后先把被子掀开,让里面的湿气和异味散 10 分钟,再叠起来,嗓子干的情况就缓解了。 《环境与健康杂志》的研究显示,被子晾晒或通风 10 分钟后,内部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会降低 60%,更利于健康。   对 63 岁以上的人来说,健康不是 “卡时间”,而是 “顺身体”。建议大家可以先记录一周的睡眠情况,比如晚上 10 点睡,早上自然醒的时间大概是 6 点半,那就按这个时间起,不用硬凑 7 点;如果醒得早,比如 5 点就醒了,也别着急起,闭目养神到 5 点 50,再按这 6 个步骤慢慢起来。 起床这件小事,多花 10 分钟做好细节,就能给身体多一份保障,毕竟对老年人来说,平稳舒适才是最好的养生。

0 阅读:88
栗子科普

栗子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