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报道,陕西西安,离婚女子带娃在一家灯具厂当客服,每月收入3000元,谁料,她63岁父亲把她告上法院,让她支付71500元的赡养费和医疗费,还让女儿从2024年12月起每月给他2000元赡养费,一审判决女子每月给父亲500块赡养费,女子上诉说:自己离婚时没分到财产,一个人带娃,前夫也不按时给抚养费,父亲每月有近2000元退休金,所以,请求改判每月给父亲300元,二审判决让人感叹! 阿秀(化名)在城郊一家灯具厂做客服,她的工作不算轻松,每天得接好几十个电话,从灯具安装、亮度调节到售后维修,全都得耐着性子一遍遍解释。 有的客户脾气大,一上来就冲她喊,她只能忍着,笑着道歉,再慢慢哄。 月底发工资,一共3000块,扣掉社保,实际到手连整钱都不到。 离婚两年多,前夫嘴上答应每月给抚养费,结果一次都没准时给过。 催得急了,他才转五百八百,更多时候干脆不回消息,只说一句“等我有钱了再说”。 阿秀心里明白,这钱是指望不上的。 她租的房子在一个老旧小区,女儿今年刚上一年级,学校虽然不远,但各种杂费加起来也不少。 书本费、午餐费、兴趣班的钱,一个月又得好几百。 平时吃饭、买衣服、买文具,这里一点、那里一点,3000 块工资没几天就被分得七零八落。到月底,钱包里只剩几张零钱。 她也想过换个收入高点的工作,可没学历,年龄又不小,还得每天准时去接孩子放学,没法加班。 灯具厂这份工作虽然累点,但能准时下班、不扣工资,对她来说已经是“稳当的饭碗”。 日子本来就紧紧巴巴,偏偏63岁的父亲刘某(化名)把她告上了法庭,说她不赡养他,要她补交两年多的赡养费和医疗费,总共7万多块,还要求以后每个月再给2000块赡养费。 阿秀看完诉状,整个人都懵了。 她住的地方是租来的小单间,水电费加上女儿上学的花销,一个月下来几乎攒不下钱。 刘某那边其实也不算太富。 他每月有1900多块退休金,住在公租房里,日常吃穿也能维持。 但去年年底住了一次院,花了不少钱。 出院后,他觉得身体不行了,靠退休金撑不住,就把女儿告了,说自己有心脏病、冠心病,女儿理应负担赡养义务。 一审法院开庭时,法官把两边的情况都问了个清楚。 刘某承认自己年轻时脾气不好,但确实是他一个人把阿秀拉扯大的,她妈妈在阿秀小时候就离家出走了。 法官也看到阿秀现在的确生活艰难,可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推不掉。 最后,法院判决阿秀从2025年6月起每月给父亲500块钱,这里面包含了日常的医药费。 刘某要求的7万多补款和每月2000块,全都被驳回了。 原以为这事算过去了,但阿秀心里越想越气。 于是她上诉到法院,希望能把赡养费降到每月300块。 她在上诉状里写得很实在,她小时候过得并不轻松。 6岁到10岁那几年,父亲每月只给100块生活费,后来她基本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很少照顾她。 她觉得,父亲当年并没有尽到该尽的抚养责任。 离婚后,她一个人带着女儿过日子。 离婚时没分到财产,前夫给的抚养费也断断续续,根本不稳定。 她日子本来就紧。再加上要每月给父亲500块赡养费,压力太大。 阿秀还说,父亲现在每月有将近2000块退休金,加上补贴,一个人生活绰绰有余,吃穿都不愁。 她不是不愿意尽孝,只是自己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 刘某也不示弱。他说自己虽然有退休金,但身体不好,每个月光药费就要七八百,还要经常去医院复查。 女儿平时也不来看他,他一个人过得很孤单。 他坚持要维持原判,觉得500块是起码的生活保障。 到了二审,法官听完两边的陈述后,最后还是维持了原判。 判决书上写得很清楚: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这个义务不是根据父母是否“完美尽责”来决定的。 刘某年轻时的确有照顾不足的地方,但法律上他完成了抚养义务,所以阿秀不能以此为由拒绝赡养。 判决结果公布后,网上讨论挺多。 有人替阿秀喊冤,说她一个单亲妈妈日子已经够难了,也有人觉得老人不容易,一个人有病没人管,心里多孤独。 其实法官的处理算得上公平,既没让老人“狮子大开口”,也没让女儿完全推掉责任。 生活中,像阿秀和刘某这样的家庭不少。 孩子刚要养大,还没喘口气,老人就老了、病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 可再难,养老的底线也得守。 法律能帮划清界限,但亲情的账,始终得靠家人自己去和解。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杭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