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最后留了一手 不怕美方翻脸不认账! 10月30日中美达成经贸谈判阶段性成果,双方各退一步。 在优质农产品进口方面,美方不再限制东方大国当局和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采购,东方大国在放宽条件上也表示出诚意,愿意增加进口。 在降低关税方面,东方大国答应考虑部分工业原材料的关税下限,美方则承诺将对部分商品的关税降低。 中美这两年关系很差,但在经贸方面达成的成果还是比较务实的,双方都考虑到了国内的经济和民生。 据美国商务部202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特朗普当局时期对全球实施的关税政策导致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近1300美元,相当于今年通货膨胀率上涨幅度的三倍。 由于国内经济面临较大压力,参议院近几日一致通过了终止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决议。 东方大国在经贸谈判中让步,当然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但也不能不说有礼尚往来的成分在里面。 毕竟在特朗普时期,特朗普当局一方面对东方大国实施高额关税,另一方面一方面对东方大国进行制裁打压,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 东方大国这两年在半导体等关键技术领域坚持自主研发,2023年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同比增长18%,达到了4100亿元人民币。 在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中,2022年与东盟的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15.6%,已经高于与美国的贸易额。 而与美国的贸易额占比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特朗普时期美国对东方大国实施的制裁打压造成的。 这次中美经贸谈判达成阶段性成果,可能会使进口的汽车零件和家电等价格下降,让老百姓在购买这些商品时能实惠一些。 但这并不能说明中美经贸关系已经好了很多,因为中美经贸关系历来都是波折不断。 对于中美经贸关系,东方大国向来都是留一手的,准备好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以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 我觉得这次谈判就是两边都被现实压力推着让了步。 美国那边关税坑惨了老百姓,一年多花一千多美元,参议院才急着要取消旧政策。 咱们这边也实在,放宽农产品进口换点实惠,争取让汽车零件、家电能便宜点。 但这就是解决眼前问题,核心矛盾没碰——美国还卡着高科技,咱们也没停下自己搞研发、找东盟这些新伙伴。 所以别想关系一下就好了,以后肯定还是这样,日常商品上合作着给民生减负,关键领域各干各的,斗归斗但不会真拆台。 各位读者看完有什么感想?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