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票否决,根本不惯着朱拉尼团伙。即使俄罗斯赞同也不行。 联合国安理会关于解除叙利亚朱拉尼和他手下的HTS的恐怖主义制裁的提案,被中方的一票否决了,这直接阻断了朱拉尼团伙通过安理会“洗白”的路径。 今年二月,当个别国家试探性地提出解除对“沙姆解放组织”(HTS)及其骨干的制裁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毫不含糊地表明了立场:“各方普遍认为解除制裁的条件不具备”,中方持“严重保留态度”。这记外交重锤,定下了此后八个月激烈博弈的基调。 想用一纸提案就把恐怖组织洗白成“合法政权”?中国绝不答应。 今年七月和十月,美国和英国先后宣布将HTS从恐怖组织名单中移除。英国政府在书面声明中辩称,这一决定是基于“叙利亚政府的变化”和“国家利益”。 明眼人都清楚这背后的交易——西方看中的是这个组织掌握了叙利亚部分地区的控制权,企图通过承认它来换取难民管控、能源利益和地缘博弈的筹码。 HTS这个组织的前身,正是“基地”组织在叙利亚的分支“征服阵线”。它如同披上羊皮的狼,虽然换了名字,却改不了嗜血的本性。 就在英美为HTS涂脂抹粉的同时,这个组织的武装分子在霍姆斯市继续着他们的暴行。据报道,已有900名当地居民被绑架并转移至不明地点。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显示,HTS成员殴打、辱骂叙利亚公民,强行闯入民宅逮捕平民。这些暴行就发生在英美决定解除制裁的同一时期,这是何等讽刺的对比! 朱拉尼领导的临时政府,连自己武装派别的行为都约束不了,谈何执政能力?今年七月,叙利亚41个部族集结五万大军向南进军,临时政府的停火令形同虚设,中央政令彻底沦为一张废纸。 面对西方国家的步步紧逼,中国在安理会连续两次动用否决权,与俄罗斯等国联手阻止了解除制裁的提案。这不是为了对抗而对抗,而是坚守反恐的底线原则。 中国代表在安理会冷静地举出证据:6名叙利亚政府高官仍位列联合国恐怖分子名单;卫星图像记录了17次针对医院、水利站等民用设施的袭击。 中方提出了清晰而具体的三项条件:公开停火、资金透明、遵守国际反恐共识。这不是故意刁难,而是确保恐怖势力不会死灰复燃的必要措施。 到2025年八月,“伊斯兰国”在大马士革发动恐怖袭击,那些曾经质疑中国“过分谨慎”的声音彻底沉默了。 如果当时解除了制裁,极端组织将获得更多资金、武器与政治空间,和平进程将遭遇致命打击。中国的否决,不是在阻碍解禁,而是在防止灾难。 国际社交媒体上有评论一针见血:“当四常都想放水时,是中国守住了闸门”;“中国不是在滥用权力,而是在维护规则”。 西方国家为他们的干预披上了“保护少数民族”的道德外衣。然而这种“人道主义干预”的虚伪性在现实中暴露无遗。 当叙利亚德鲁兹人升起以色列国旗,开着插有犹太星标志的皮卡围攻政府军时,所谓“人道主义干预”的真相已经不言自明——这不过是一场精心包装的地缘利益争夺。 叙利亚人民的悲剧在于,他们不仅要承受战争的创伤,还要眼睁睁看着祖国被各方势力撕成碎片,而这一切都被冠以“保护”、“停火”、“人道主义”等美好词汇。 中国的两次否决,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国际秩序一旦失去原则,只会倒退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否决权存在的意义,正是为了制衡多数可能带来的不公。它不是霸权工具,而是国际秩序中的“安全阀”。 今天的世界,早已不是西方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时代。有人负责妥协,就得有人负责守住底线。 在叙利亚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中国的否决票守护的不仅是国际反恐事业的底线,更是对公平正义最基本原则的坚守。这种坚守,或许正是这个混乱时代最需要的定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