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未来四年需近4000亿美元“遏制普京”】《经济学人》近日发布报告称,乌克兰在2026年至2029年间需约3890亿美元资金,用于军事、政府开支和重建。这相当于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总援助额的两倍。该估算揭示了乌克兰财政黑洞的深度,也凸显西方阵营在长期支持上的分歧与压力。如果美国减少投入,欧洲将面临沉重负担;若动用冻结俄罗斯资产,又涉及法律与伦理争议。这笔巨额需求不仅关乎乌克兰存亡,更折射出地缘政治博弈的复杂性。 当前财政现状与缺口 乌克兰当前年度开支庞大,国防约650亿美元,其他需求(如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约730亿美元,总计近1400亿美元。基辅通过国内税收覆盖约900亿美元,剩余500亿美元依赖盟友援助和贷款。今年,乌克兰预计获400亿美元武器援助,主要来自美欧军事支持。这反映出战争已进入消耗战阶段,乌克兰经济虽未崩溃,但高度依赖外部输血。 《经济学人》预测,国防开支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同时基础设施重建需额外每年50亿美元。四年总计,军事领域需1810亿美元,占总需求的近一半。这包括采购武器、维持军队薪资、修复被毁设施等。剩余资金用于政府运转和战后重建,如修复能源网络、住房和交通系统。3890亿美元的总额,平均每年约972亿美元,远超当前援助水平。若无新机制,这将导致乌克兰财政崩盘, 战场主动权进一步旁落。 西方援助对比与美国角色 自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已提供约2060亿美元援助,美国贡献1330亿美元,总计近3400亿美元。欧洲援助虽多,但多为人文和财政支持;美国则主导军事领域,如提供“爱国者”系统和ATACMS导弹。报告强调,若美国不参与未来援助,欧洲需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0.4%。当前北约欧洲成员平均国防开支仅约GDP的2%,额外0.4%意味着数千亿欧元负担。这对财政紧绷的欧盟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而言,无异于政治雷区,可能引发国内反对。 美国国内政治是关键变量。特朗普若重掌白宫,其“美国优先”政策或削减对乌援助,转向印太遏制中国。拜登政府虽承诺支持,但国会共和党已多次阻挠援助法案。欧洲无法独力填补缺口:其军工产能有限,难以匹配美国的高端武器供应。报告隐含警示——西方联盟内部分裂,将鼓励俄罗斯延长战争。 潜在资金来源:欧盟预算与俄罗斯资产 欧盟正探讨两大资金来源。首先是欧盟预算。欧盟多年度预算框架(2021-2027)已超1.2万亿欧元,但乌克兰援助需额外拨款,可能挤压农业补贴或绿色转型资金。成员国分摊机制复杂,匈牙利等国屡次 veto 相关提案。其次是约1630亿美元冻结俄罗斯资产,主要为俄央行在欧债券。这些资产自2022年起被G7冻结,产生年度利息约30-50亿美元。欧盟提议用利息援助乌克兰,已获初步共识,但本金动用需法律突破——国际法视主权资产为“不可侵犯”。若强行没收,可能引发俄罗斯报复,如扣押西方在俄资产,或加速去美元化。 从经济逻辑看,冻结资产利息仅能覆盖部分缺口,无法满足3890亿美元需求。欧盟若发行联合债券(如疫情恢复基金模式),可筹集数百亿,但需德国等财政保守国同意。这暴露欧盟决策效率低下:27国共识机制往往拖延关键援助。 地缘政治影响与可持续性质疑 3890亿美元需求并非单纯财政问题,而是地缘战略博弈。俄罗斯经济虽受制裁,但通过石油出口印度、中国等国,维持战争机器。普京视乌克兰为“缓冲区”,不愿退让。西方若无法持续输血,乌克兰可能被迫谈判,接受领土损失。这将削弱北约威信,鼓励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冒险。 可持续性是核心隐忧。乌克兰国内生产总值(GDP)战前约2000亿美元,战时缩水30%以上。国内税收900亿美元已近极限,进一步增税将引发社会动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贷款虽提供缓冲,但伴随紧缩条件,如养老金改革,可能加剧民怨。重建资金中,基础设施部分需私营投资,但战火未熄,投资者望而却步。 长远看,西方需反思援助模式。从“输血”转向“造血”:帮助乌克兰发展军工、能源出口(如天然气),减少依赖。但这需和平前提。报告未提及腐败风险——乌克兰透明国际腐败指数排名较低,巨额援助易被挪用,削弱公众支持。 西方抉择时刻 《经济学人》估算的3890亿美元,相当于乌克兰四年GDP总和的两倍,凸显战争的毁灭性成本。欧洲若独担重任,需结构性改革国防工业;美国若退缩,将动摇联盟根基。动用俄罗斯资产虽诱人,但风险高企。最终,遏制普京不止于金钱,而是政治意志与战略耐心。西方决策者须权衡:短期财政痛楚,还是长期安全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