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峡对岸的台岛自行打造的吨位最大的两栖船坞运输舰,满载排水量突破10000吨的“玉山舰”,曾长期被不少岛内死硬分子和宵小之辈,视为所谓的“军舰国造”框架下的“成功之作”。然而,就是这样一款看似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大型战舰,实则却是“外强中干”。咱就是说,这都2025年了,怎么还会有“舰艇螺旋桨离奇消失”这种无比低级且令人无语的事情发生呢?然而没辙,“玉山舰”就活灵活现地上演了这一幕…… 环球时报援引岛内媒体报道称,出海训练的“玉山舰”在返航回港后,被发现舰底右侧螺旋桨车叶“缺了一块”,潜水员并未在军港内找到断裂的螺旋桨车叶,经研判可能是在海上航行过程中断裂并遗失。截至目前,岛内防务部门已对此事启动调查,以便查明该舰螺旋桨车叶断裂原因。好吧,虽然报道字数并不很多,但我们也不难从中做出某些推测和判断。 通常来说,由多片车叶所组成的舰艇螺旋桨,一旦缺失其中的一片或几片车叶,就会导致螺旋桨在水下旋转的过程中受力不均匀且做功不稳定。对于螺旋桨数量不止一具的多轴推进舰艇来说,其中一具螺旋桨出现此问题,就意味着舰艇水下部分的推力不均衡,可能会使原本应该直线航行的舰艇发生航线偏移。而从机械运转的角度来想,车叶脱落的螺旋桨在旋转过程中,会导致传动轴出现异响和振动,甚至可能导致传动轴及其相关组件损坏。 不过,既然“玉山舰”是回港后才发现螺旋桨车叶断裂消失,那说明其在此前的航行状态应该还算稳定,即航速应该始终不高。唯有在螺旋桨和传动轴一直处于低速运转的情况下,才不至于因车叶断裂消失而产生什么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这艘万吨巨舰还算是“挺命大的”。然而,建造质量问题绝对是个无可回避的事情。 按理来说,别看台岛有限的制造业能力、特别是轻重工业发展水平,在祖国大陆的面前“压根算不了什么”。但公允地说,如果将横向对比的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来看,其实被我们看不上的岛内轻重工业水平,其实已经足以碾压全球一票国家了。甚至连某些所谓的“发达国家”,都不一定能在诸如造船工业方面媲美台岛。再加上在整个造船工艺流程中,螺旋桨车叶其实算不上是什么需要投入多少“高精尖技术”的产品。如此想来,在低速运转和低速航行的过程中,螺旋桨车叶居然都能给“甩没了”,这“玉山舰”的其他舰体部位、特别是某些要害承力部位究竟是否结实,恐怕就很难说了…… 就这水平和能力,还妄想着对抗祖国大陆和解放军?不得不奉劝对岸的某些人一句:早点洗洗睡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