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CCTV相声大赛”总决赛前夕,曹云金突然接到郭德纲的“退赛电话”。曹云金“不解”郭德纲说,我是你师傅,我让你退,你就得退。无奈之下,曹云金和搭档刘云天退出比赛。 曹云金在2002年时赴京投身于郭德纲门下学习相声。当时,郭德纲虽已在相声领域有所想法和努力,但德云社还处于起步的艰难阶段。 曹云金那时年轻,对相声充满热爱与憧憬,带着对未来的期待成为了郭德纲的徒弟。 起初,矛盾的端倪就已显现。据曹云金后来所说,郭德纲每年收取8000元学费,这在“带艺投师”的行规下,被认为是打破了传统。 因为按照相声行的旧规矩,“带艺投师”的徒弟,师傅通常是不收学费的。在学艺过程中,曹云金崭露头角,可演出报酬却极低,有时甚至被全部收走。 郭德纲则表示,需要平衡社内其他学徒的开销,要维持整个德云社这个大家庭的运转。 2006年对于刚出道不久的曹云金来说,那一年却充满了火热的希望。经过几年的磨炼,他终于获得了登上央视舞台的机会——参加CCTV全国相声大赛。 曹云金一路过关斩将,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灵动的表演,成功进入了决赛。 就在决赛前一天晚上,一通来自郭德纲的电话,让他心头的火焰瞬间被浇灭。郭德纲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明天别上台了,退赛吧。” 曹云金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急忙追问原因,郭德纲却只回了一句模糊的话:“现在不是时候,听师父的。” 那一夜,曹云金几乎没合眼。他反复琢磨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时候”是什么意思?是怕他太年轻?还是担心他一鸣惊人,走出德云社的掌控? 心里的困惑和不安一点点蔓延。第二天清晨,他拖着沉重的步子去了比赛现场,但最终还是按照郭德纲的要求退赛了。 当主持人宣布名单时,他只能在后台默默地看着其他选手登上舞台,掌声雷动。那一刻,他的心仿佛被撕裂。 后来,曹云金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这件事时,眼神中仍有抑制不住的遗憾。他说,当时他并不理解师父的用意,只是单纯地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明白,也许郭德纲并非是为他好,而是担心他过早地获得央视平台的认可,脱离德云社的掌控。 那时的德云社尚未彻底崛起,而曹云金却已经崭露头角。若他在央视一炮而红,那就意味着他有了更多选择,甚至可能不再完全依附于德云社。 这种“被压制”的感觉让曹云金心中积下了第一层阴影。 时间来到2010年,德云社进行了一次大改革。社内要求每个弟子签署为期十年的合约,且不允许私下接活。曹云金认为这是对他的压榨,既低薪又禁止接私活,让他感觉难以生存。 同年郭德纲的生日宴,成为了两人关系彻底决裂的标志性事件。在生日宴上,曹云金与郭德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师母王惠甚至向曹云金下跪,请求他不要再闹下去,要顾全大局。但这一跪,在曹云金看来是奇耻大辱,彻底压垮了他,他感觉自己的人格受到了践踏,随即愤然离场。 2016年,矛盾进一步公开化。郭德纲公布了新修订的德云社家谱,公开将曹云金、何云伟除名,并收回了他们名字中的“云”字。 在家谱的批注中,郭德纲使用了“欺师灭祖”这样极其严厉的措辞,意图通过这种传统文化的方式,在舆论上将曹云金彻底定义为“叛徒”。 面对这样的“审判”,曹云金没有选择沉默。他发表了一篇六千字长文,还拿出了一张保存多年的学费发票。 长文中详细列举了多年来的种种委屈,如被赶出家门、被勒令从央视相声大赛退赛等具体事件。试图通过摆事实、讲证据,构建一个详实的受害者叙事,来争取公众的同情与理解。 从那以后,两人的关系持续僵持,在公众面前也基本处于“不相往来”的状态。 曹云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可以不是朋友,但也不必是敌人,无论师父是否承认我,我依然感恩他。” 他的这一表态,引发了网友们两极化的反应。 有部分网友称赞他是个体面人,认为两人同在相声界,没必要闹得太僵;但也有网友认为,曹云金是在借德云社炒作,毕竟当年他与郭德纲闹得那么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