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俄罗斯专家一语中的:“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下,欧美就会去打中国,而中国需要他们,无论他们做什么,中国都应该出钱,出力!” 首先得明确,国际上的合作从来不是“你对抗谁,我就该养你”,中国做事有自己的原则,欧美对待不同国家的策略也不是非此即彼的,这些都得靠真实情况说话。 先说说“只要他们躺下,欧美就会去打中国”这个想法。其实欧美对俄罗斯、伊朗和中国的态度,根本不是“打完一个再打下一个”的关系。 就像有专家分析的,美俄之间的对抗比中美尖锐得多,美国一直觉得俄罗斯想改变现有的国际规则,所以从乌克兰问题就能看出来,欧美对俄的遏制是骨子里的,跟伊朗的矛盾也主要是核问题和地区影响力的争夺,这些矛盾不是说俄伊“躺下”就能消失的。 反过来,欧美对中国的打压是全方位的,不管俄伊怎么样,他们该搞的技术封锁、贸易限制一样没停过。 比如这些年欧美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限制,从来没因为俄乌冲突或者伊核问题就放松,这说明他们的战略里,对中国的遏制是长期的,不会因为其他国家的态度而转移。 再说,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常年都在几千亿美元,而美俄贸易额最高时也就几百亿,欧美对中国的政策要复杂得多,既想打压又不敢彻底撕破脸,怎么可能因为俄伊不反抗就一门心思对付中国呢? 再看“中国需要他们,无论他们做什么,中国都应该出钱出力”这种想法,更不符合实际。 中国和任何国家合作,都讲究对等互利,不是做慈善,更不会被“地缘绑架”。就说伊朗和中国签的那个25年合作协议,当初说要投4000亿美元搞石油、港口这些项目,看着挺热闹,结果到2025年实际进展特别慢。伊朗自己的外交部发言人都承认,协议太大只能边谈边干,说白了就是项目推进卡壳了。 比如伊朗南部港口的起重机放了两年没人用,中企运过去的机械卡在海关审批那,光耽误工夫就涨了20%的成本。 中国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投资得看能不能赚钱、风险大不大,伊朗政策不稳定、审批效率低,自然没人愿意砸钱。 反观中国对沙特、阿联酋的能源投资,2025年前三季度涨了17%,这不是偏心,是人家那边合作条件更实在。伊朗总觉得靠“一起反美”就能换支持,但中国不吃这一套,只认市场规则。 俄罗斯这边的情况也类似。 中俄贸易看着热闹,前7个月突破了1258亿美元,天然气进口涨了29%,但背后的算盘打得很清楚。俄罗斯能源部门一边想对华卖能源,一边又在价格上死磕,就像西线天然气管道,规划好了输气量,价格却一直谈不拢。俄方觉得中国被围堵,肯定得买他们的高价能源,可中国早就有了别的选择,澳洲、中东的天然气都在降价,自然不会同意涨价。 更实际的是,2025年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还降了10%,贸易增速也比去年慢了不少,这说明中国市场能接他们的能源,但不是非它不可。 之前俄罗斯缺柴油发动机,求中国帮忙,中国同意了但提了个条件,要用同等的军事专利来换,毕竟中国也有自己的需求,不可能白给援助,至今这事还没谈成呢。 这就很明白,中国的帮助是相互的,不是无条件的。 还有个关键问题,中国现在的“朋友圈”早就不是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了。金砖国家扩容了,上合组织也加了新成员,“一带一路”从非洲到拉美都有合作项目。 2025年10月,伊朗的协议没进展、俄罗斯的价格还在拉锯,可中国同时跟阿联酋签了基建协议,和印尼搞了数字港口合作,跟肯尼亚做绿色能源试点。 这说明中国不缺合作对象,更不会因为某两个国家就被动。那些觉得“中国离不开自己”的想法,其实是高估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说到底,国际合作拼的是诚意和实力,不是“谁躺下谁就得被养着”。欧美对不同国家的策略有各自的根源,不会因为俄伊的态度就改变对中国的长期计划;中国合作讲的是对等互利,项目靠谱、条件实在才会出钱出力,从来不会看“谁在对抗谁”。 就像现在能看到的,中国没像美国说的那样军援俄罗斯,反而一直劝和促谈,这就是中国的原则——不搞对抗,只做实在的合作。 那些抱着“中国该无条件帮自己”错觉的国家,要是不拿出诚意解决问题,最后只能看着别人合作发展,自己原地打转。 毕竟这年头,没人会为别人的“战略懒惰”买单,关系好坏终究得靠实在的合作说话。 你看看这样的分析是不是符合你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