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购买美国大豆 根据路透社的消息:中国中粮集团,在本周订购了三批、约18万吨的美国大豆,这些大豆将分别在12月和1月期间,由美国港口发出。 这事乍一看不算大,但放在现在这个情况里,可比18万吨大豆本身分量重多了。从今年5月开始,中国就基本没再新买过美国大豆,这都创下近30年最长的断购纪录了,美国豆农的仓库早就堆得满满当当的。 要说美国豆农这半年快愁白了头,自断购开始,他们的损失已经超10亿美元,农场破产数量飙到2021年以来的新高,今年才过去大半,就有88家农场申请破产。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德急得直接喊话,说再拿不到中国订单,不少豆农2027年前就得破产。这些豆农大多是支持特朗普的票仓,现在生计出了问题,白宫的压力可想而知。 中国这边其实早有替代方案,这些年我们早把采购重心转向了巴西,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里巴西占比超70%,美国只剩18%。今年4月,我们还从巴西订了240万吨大豆,那些订单原本可能属于美国。 但最近情况变了,巴西的陈豆库存已经耗尽,新豆得等到明年2月才大量上市,11月到明年1月刚好出现供应空窗期,估计得800万到1000万吨大豆才能补上缺口。 更关键的是巴西粮商趁机坐地起价,大豆价格反倒超过了美国。阿根廷年产量才500万吨,根本顶不上来。中国每年要1亿多吨大豆,83.6%都得靠进口,这些大豆主要用来做饲料和榨油,关系到养殖业和食用油供应,缺口必须补上。 这时候重启采购,正好撞上中美贸易的微妙转机。前不久中美在吉隆坡的磋商刚达成实质性框架协议,美方明确说不再考虑对华加征100%关税。订单曝光当天,特朗普就在专机上放话,可能下调针对中国的“芬太尼关税”,这些表态都是在为接下来的中美元首会谈铺路。 中粮这次下单的时机选得很有讲究,18万吨不算多,却打破了半年的僵局,成了协议落地的第一个信号。业内机构预测,要是后续谈判顺利,中国可能会追加采购,总量说不定能到500万至1000万吨,刚好能填上巴西新豆上市前的缺口。 对中国来说,这可不是单纯买豆子。我们一直需要多元的进口渠道,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大豆都买一些,才能在价格和供应上掌握主动。把美国大豆产业留在竞争里,以后谈判才有更多筹码。美国豆农离不开中国市场,2024年我们还买了他们近一半的出口大豆,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谁也没法轻易割裂。 现在全球大豆市场都在盯着这笔订单。巴西种植户已经开始担心出口下滑,美国豆农则盼着重返最大海外市场。这18万吨大豆跨洋北上的时候,载着的可不只是农产品,更是中美贸易缓和的实实在在的信号。 来源:东方财经 【消息:“习特会”前中国首次采购美国今年当季大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