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EO向整个美国发出警告:“美国只有允许在中国销售美国制造的人工智能(AI)晶片,才能保硅谷企业在AI领域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黄仁勋在硅谷一场闭门峰会里把话说得特别重,对着满场政商界大佬直言,美国要是还卡着 AI 晶片对华销售,硅谷的领先地位撑不了几年。 这话不是空穴来风,手里攥着的财报数据比任何辩解都有说服力。英伟达上半年营收刚冲到 908 亿美元,同比涨了 61.9%,但内部测算早摆上台面,要是彻底丢了中国市场,下季度营收至少得砍去四分之一。 中国这块市场的分量根本绕不开。中国报告大厅刚发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 AI 芯片需求规模已经摸到 395 亿美元,这个数字还在往上涨。以前英伟达的 H100、A800 芯片在国内智算中心里占了八成以上份额,字节、阿里这些大厂建算力集群,几乎是清一色的英伟达设备。 禁令出来后,特供版的 H20 芯片虽然靠着合规优势卖了不少,字节、腾讯今年还在批量采购,但这款芯片算力比 H100 差了一大截,只能应付微调、推理这类轻量级任务,高端场景根本顶不上。 更要命的是技术迭代离不开市场反馈,AI 芯片不是闭门造车能成的,得靠真实应用场景里的海量数据打磨。中国的自动驾驶车队一天能跑几百万公里,生成的数据够训练十代芯片的算法。 短视频平台的智能推荐、工业机器人的精准操控,这些场景催生出的算力需求,是硅谷实验室里模拟不出来的。黄仁勋心里门儿清,没了中国市场的实测数据,下一代芯片的能效比优化、算力调度逻辑都得瞎猜,等于是自断手脚。 国产替代的速度正在打脸那些 “卡脖子” 的幻想,华为昇腾刚放出三年技术路线图,2026 年起要连着推好几款高性能芯片,既有带自研低成本 HBM 的 950PR,还有算力直接翻倍的 960。 百度昆仑芯的 P800 芯片已经在运营商招标里拿了大份额,阿里平头哥的 PPU 芯片更是凭着比英伟达 A800 还强的显存性能,把联通智算中心的订单抢了过去。现在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已经从之前的 17% 往上冲,照这势头,2027 年摸到 55% 的本土化率绝非空谈。 硅谷不是只有英伟达一家慌,AMD 刚公布 2025 年二季度财报,营收 76.85 亿,净利润涨了 229%,但私下里高管早急得上火。他们的 MI300 芯片本来想借着禁令抢英伟达的中国份额,结果因为同样受出口限制,只能眼看着华为、寒武纪的产品填空。 博通倒是拿到了 OpenAI 的 100 亿美元定制芯片订单,可明眼人都知道,要是丢了中国这个最大的应用市场,未来芯片的迭代需求根本接不上,这笔订单不过是昙花一现。 AI 产业的竞争从来不是单点比拼,而是整个生态的较量。硅谷能领跑这么多年,靠的是 “芯片 - 算法 - 应用” 的正向循环:芯片卖得好,有钱投研发;研发出更强芯片,又能支撑更复杂的 AI 应用。 应用落地产生收益,再反哺芯片创新。现在禁令生生把中国这个最大的应用市场切了出去,循环链条直接断了。反观中国,芯片企业拿得到应用场景,互联网公司买得到本土芯片,就算性能差点,靠着场景磨合也能快速迭代,早晚能追上来。 黄仁勋的警告里藏着对行业本质的理解,AI 芯片不是导弹、战机,更新换代快得很,半年就可能出一代新品。 要是美国企业长期缺席中国市场,等国产芯片在 395 亿美元的需求里练熟了技术,再想回去根本没位置。当年日本半导体就是因为错失海外市场迭代机会,从巅峰跌落到谷底,这个教训硅谷不可能忘了。 那些喊着 “安全优先” 的政客没算过经济账,英伟达每卖出一块高端芯片,背后带动的是设计软件、散热组件、算力服务一整条产业链。中国市场的订单养活了硅谷周边上百家配套企业,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又反过来支撑着芯片产业的领先。一旦订单流失,配套企业跟着倒闭,硅谷的产业生态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垮掉,到时候不是丢不丢领先地位的问题,是整个产业根基都要动摇。 国际竞争对手已经在趁虚而入,三星的 HPC-AI 芯片悄悄加大了对华出货量,SK 海力士的 HBM 存储开始绑定国产芯片企业,就连欧盟的英飞凌都在上海建了 AI 芯片测试中心。 这些企业心里清楚,只要美国企业不松手,他们就能借着中国市场的红利弯道超车。黄仁勋对着政客喊话时特意提了这点,再不放行,硅谷丢的不是一个市场,是未来十年的行业话语权。 现在的局面已经很清楚了,中国不是没有芯片就玩不转,395 亿美元的需求足以撑起本土产业的成长。反倒是硅谷企业离了中国市场,研发没了反馈,营收没了支撑,领先优势会一点点被侵蚀。 黄仁勋敢把实话说出来,是因为他知道,再抱着 “卡脖子” 的幻想不放,最后栽跟头的只会是硅谷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