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1970年,陈独秀58岁的女儿陈子美身绑5个空油桶,带着小儿子偷渡香港,9个小时后,母子俩奇迹般抵达目的地,哪知,刚上岸,就遇到警察,陈子美很是沮丧,不料,警察的举动让她大感意外。 (信源:百度百科——陈子美) 1970年9月的珠江深夜,58岁的陈子美将身体紧紧绑在五只空油桶上,浑浊的江水拍打着她皲裂的双手。这个年近花甲的老太太深吸一口气,纵身跃入波涛——没人能想到,这个冒险偷渡的妇人,竟是中国近代史上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的女儿。 她用近乎自毁的方式逃离,背后藏着跨越半个世纪的颠沛流离,更藏着一个特殊家庭子女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生的血泪。 陈子美1912年出生,命运注定与“动荡”相伴。其父陈独秀忙于革命,母亲高君曼是他第二任妻子兼小姨子。童年时,她是父亲书房唯一“例外”,能溜进去讨花生吃,父女相处的短暂温情是童年少有的亮色。 但好景不长,1925年父母感情破裂,13岁的她随母亲和弟弟陈鹤年回南京,租住在下关漏风的破茅屋,家中无值钱家具。 母亲高君曼患上严重肺结核,无法工作,陈独秀每月3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支撑三人开销。陈子美不得不带着弟弟半工半读,一边在职业学校学习妇产科技能,一边打零工贴补家用。1930年,母亲病逝,18岁的陈子美彻底成了“无依无靠的人”。 她曾渴望父亲能伸援手,可陈独秀的世界里只有革命,对子女的困境鲜有过问。也就是从那时起,陈子美把“靠自己”刻进了骨子里,她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了一名助产士,试图用一技之长在乱世中站稳脚跟。 命运首次重击来自陈子美的第一段婚姻。1932年,陈独秀在上海被捕,南京银行职员张国祥趁机靠近,他重金打通关系帮陈子美探望父亲,以“情义”打动渴望温暖的她。 婚后四年她发现张国祥早有原配,“表妹”是借口。更心寒的是,抗战时日军轰炸重庆,张国祥为自保将三女儿张树范丢在街头。这段充满欺骗与背叛的婚姻战后潦草收场,陈子美带几个孩子再度孤苦伶仃。 1946年,陈子美经媒人介绍认识司机李焕照,以为能过上平淡安稳生活。两人婚后育有两子,日子虽不富裕但平静。然而,“陈独秀女儿”的身份成了她摆脱不掉的枷锁。 特殊年代,她身世被曝光,自己被关牛棚一年多,丈夫也因外界压力与之离婚。两次婚姻失败、子女离散,曾经的助产士成了“异类”,处处遭人异样眼光。看着镜中憔悴的自己,她萌生冒险念头:前往香港。 为了这个念头,陈子美做足准备,用父亲留下的首饰换了五只空酱油桶,还带儿子在珠江边偷偷练习漂流。1970年雨夜,她绑着油桶,带小儿子跳入大鹏湾。 58岁的她海上漂流超10小时,江水冰冷,还可能遇暗礁或鲨鱼,但求生意志支撑着她。最终在香港岸边登陆时,她手脚已失去知觉,仍死死抱着儿子。 可香港并未成为她的“避风港”——当局以“非法偷渡”为由将她驱逐。走投无路的陈子美,又把目光投向了美国。 她以旅游签证入境,在纽约当女佣糊口,幸运的是,雇主容崇敬得知她的身世后,帮助她开了一家医院,而她凭借精湛的助产技术,70岁那年,买下属于自己的小公寓,以为能安度晚年。 命运的最后一击,来得猝不及防。79岁时,陈子美生病住院,两个儿子竟趁机卷走她所有积蓄,用于偿还赌债。一夜之间,她从有产者变回赤贫,只能靠每月 570 美元的政府补助度日。 2004年4月14日,92岁的陈子美在异国离世,遗体在太平间停放超一个月,儿子李大可在相关部门催促下才去处理。5月28日,她被安葬于纽约伍德劳恩公墓,中国驻纽约副总领事崔爱民专程吊唁。这位一生颠沛的女人,终以“陈独秀之女”身份获迟来尊重。 回望陈子美一生,她身为新文化运动旗手之女,未享“官二代”荣光;作为技艺精湛助产士,却难保全自己子女。她用油桶偷渡、双手创业,屡败屡战,仍难躲命运捉弄。 她的故事是半部中国近代史缩影,有乱世颠沛、人性复杂,更有普通人以坚韧对抗苦难的微光。珠江涨潮时,无人记得绑油桶的老太太,但其一生已刻入时代记忆,提醒我们:平凡人的挣扎是历史鲜活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