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经好色的政治丑闻引发的郑氏内斗事件。
延平王郑成功之子、延平王世子郑经自年少时即已颇为好色,并特别喜爱徐娘半老的中年熟女,几乎与胞弟的每一名乳母均有私通。郑成功征台前,留守思明州(厦门)的郑经纳其中一人陈昭娘为妾并倍加宠爱。
郑成功得知后本令陈氏自行跳海了断,但郑经却以其驻地权势包庇陈氏,并隐瞒父亲长达三年之久,驻厦军慑于世子权势无人敢通知人在台湾的郑成功。陈氏更恃宠生骄,霸凌本已长期不受宠的郑经原配唐妃。满腹冤屈的唐妃唯有向于明郑朝廷位居要职的祖父唐显悦求助。
永历十六年(1662年)三月,陈氏生下郑克臧,郑经于是向父报称为侧室所出,但隐瞒陈氏身份,一时郑成功大喜过望,满朝文武皆贺。不甘孙女受辱的唐显悦此时即发难上奏,向郑成功举报揭破郑经谎言,事件于台湾酝酿成严重的政治丑闻。
郑成功得知被儿子欺骗后勃然大怒,下令主管厦门的堂兄郑泰全数处死郑经之母董妃、郑经、陈昭娘与郑克臧等人。郑泰固不认同堂侄的不伦之举,但亦无法接受堂弟这种杀无赦。他认为大规模肃清宗族必然引致军心动摇。
郑泰起初与奉命渡海来厦的都司黄毓谈判,打算仅将陈昭娘郑克臧母子首级送回台湾交差了事,再动员大量宗亲为董妃郑经母子求情。
郑成功得知郑泰意见后更为愤怒,立即解下佩剑令黄毓回厦斩杀四人。郑泰无法下手,唯有叫黄毓亲自找郑经行刑,但暗中提前通报郑经,黄毓刚见到郑经就被其随从包围拘捕。
此时在台湾犯罪的参军蔡鸣雷投奔厦门,并警告说郑成功已令周全斌率军至厦门执行命令,打死不愿杀害宗亲的郑泰唯有按洪旭建议毅然以堂兄身份抗命,并令水师于大胆岛海域严阵以待。
周全斌刚接近厦门即被郑经围困缴械并拘捕,并收编其部队。郑成功听闻厦门抗命之事大为光火,再令洪有鼎渡海执行命令,唯洪航至东山岛时眼见水师守备森严,再听闻周全斌被捕的消息,即吓得不敢再前打道回台。
被捕的驻台将领其后更几乎遭郑泰以谋害宗室罪名处斩,被董妃力保得以幸免。此举被驻台郑军视为公然抗命,与驻厦军之间开始出现嫌隙,成为日后两岸争位的导火线。
不料郑成功突然病逝,时年38岁,自其征服台湾至逝世仅13个月。郑成功死后,驻台的黄昭、萧拱宸等人以郑经乱伦罪及联合驻厦军抗王命为由,于安平拥立郑成功五弟郑袭为监国。
赏勋司蔡政奉郑成功之衮龙袍入厦门晋见世子郑经,洪旭等人遂拥郑经为“世藩”。
同年11月,郑经命周全斌为五军戎政,亲率陈永华、冯锡范等人攻入鹿耳门。右虎卫黄安闻讯后,率师前来会合,与黄昭大战,胜利后领兵进王城诛杀萧拱宸等人,流放其族人。事后,郑袭的家臣蔡云自缢,郑袭本人则遭郑经押回厦门软禁,不久惧死而投清。
嗣位之争结束后,郑经继位,成为第二代延平王。1663年初,郑经以洪旭守厦门、郑泰守金门。郑经听说郑泰与之前拥立郑袭为王的黄昭有书信往来,便怀疑他亦参与逆谋,因此欲召见他,郑泰却称病不见。
参军陈永华以郑经将回东都为由,委任郑泰为“居守户官”,铸印送至金门并邀郑泰入厦门饯行。7月10日,郑泰率兵船赴宴,被郑经扣留软禁,船舰皆为周全斌所并,只有蔡璋逃回金门。
郑泰之弟郑鸣骏与子郑缵绪率部属及家眷入泉州投降清朝。郑泰闻讯后自缢,郑经王权得以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