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苒收2000份简历!劝学生先读书,这波清醒操作圈粉了 刷到彭小苒招人这事儿,我手里的瓜都停了!招个工作室员工而已,居然收到2000多份简历,她一边谢大家热情,一边硬劝在校生先好好上学,这脑子拎得也太清了。 先说说这事儿的来头。她最近靠《暗河传》里的“慕雨墨”又火了一把,剧里打戏不用替身,台词全原声,优酷热度直接破9500,业务量跟着爆涨,才急着扩充团队。 工作室招的岗位也挺实在:宣传总监要“脑洞大、能抓热点”,执行经纪得会摄影剪辑,连行政岗都要求“懂行业、能扛事”。看着没那么多花架子,实则筛人筛得细,没真本事根本递不进门。 2000多份简历堆过来,换谁都得懵,但彭小苒没飘。直播里特意说“欢迎有经验的来,但在校生得先专注学业”,还举例子说“别为了找工作耽误考试,得不偿失”,这话是真说到点子上了。 网友反应也挺有意思。有人说“跟着她能蹭爆款项目,简历镀金啊”,也有人吐槽“宣传岗要跟组出差,熬大夜是常事”,还有学生党留言“本来想投,被劝得乖乖去写作业了”。 为啥这么多人挤破头想进明星工作室?说白了就是“光环+机会”。像彭小苒这儿,刚出《暗河传》爆款,待播的《凤凰台上》又被业内看好,跟着干能接触到真项目,比在小公司打杂强太多。 但想进这行可没那么容易。我朋友之前应聘过别的明星工作室宣传岗,投50多份简历才拿到面试,笔试要写3套不同风格的宣传方案,面试当场让拆解热搜话题,没点真东西根本扛不住。 这让我想起张艺兴工作室招人那回,招新媒体运营、视频制作,要求“能独立剪3分钟成片”“半年内有3个10万+案例”,最后筛下来的全是有成熟作品的,没经验的应届生基本没戏——明星工作室要的是“拿来就用”的人,不是从零培养的学徒。 彭小苒劝学生先读书,其实是点透了行业本质。影视圈看着热闹,实则专业门槛不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之前就说过,新人得懂策划、会沟通,还得扛得住高强度工作,光靠“喜欢”撑不了3个月。 给想进影视圈的年轻人支几招实在的:在校生别瞎凑招聘热闹,先把专业学扎实——学宣传的多练文案、追热点,学经纪的研究行业规则、看合同,比投一百份空简历管用;要是想积累经验,优酷“春苗计划”、腾讯“青年导演扶持”这些正规项目,给资源还配导师,比硬挤工作室靠谱。 已经工作的想转行也别慌,像彭小苒工作室行政岗就不强制要娱乐经验,只要“细心、热爱行业”。可以先从这类“跨领域入口”切入,慢慢攒资源,比一步到位现实多了。 彭小苒这波最难得的是“不画饼”。没借着2000份简历炒热度,反而劝学生别本末倒置,这态度比好多“嘴上说欢迎新人,实际只想要免费劳动力”的团队强太多。 其实不管进哪个行业,“先夯实基础”都是硬道理。别看着别人招人热闹就跟风,把该学的本事学到手,以后机会来了才能抓得住——毕竟行业缺的是“有能力的人”,不是“凑数的人”。 你们身边有想进明星工作室的朋友不?是早早攒经验,还是先踏实上学?要是想知道怎么准备影视圈求职简历,评论区说一声,我给你们捋捋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