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实在太霸道了,要求全部国际体育赛事取消在印尼举办,可以说“封杀”了印尼,可万万没料到,印尼也相当强硬,压根不拿奥委会的要求当回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场风波源于10月在雅加达举办的第5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6名以色列运动员准备参赛,其中还包括东京奥运会自由操金牌得主多尔戈皮亚特,可印尼政府直接拒绝发放签证,理由很简单:印尼与以色列从未建交,加上国内民众强烈支持巴勒斯坦,此时发签证会引发社会动荡。 以色列不服气,跑到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告状,结果法庭直接驳回,明确表示签证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体育组织管不着,这下以色列彻底没辙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四年备战付诸东流。 国际奥委会坐不住了,10月22日立马下了狠手,终止与印尼关于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对话,建议所有国际体育联合会暂停在印尼办赛,还修改了未来赛事协议,强制要求主办方保证所有运动员顺利入境。 这套组合拳几乎把印尼从全球体育圈"除名",要知道印尼为了这次比赛,砸了7000万美元翻新场馆,满心期待通过赛事拉动旅游和基建发展,现在不仅申奥梦碎,前期投入也打了水漂。 奥委会的逻辑看似合理,《奥林匹克宪章》确实规定运动员不能因国籍、种族、宗教受歧视,可问题是,这套标准执行起来明显有偏向性。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运动员只能以中立身份参赛,不能用国旗、不能奏国歌,连国家象征都被剥夺了,可以色列运动员照样带国旗参赛,一路绿灯,西班牙20多个体育协会曾要求暂停以色列参赛资格,结果被奥委会以"违背宪章"为由驳回。 这种双重标准实在太明显了,俄罗斯官员直接开怼,说奥委会早就成了政治工具,谁的声音大就听谁的,奥委会高层大多是欧美人,决策自然带着西方中心主义色彩。 印尼这边压根不慌,体育部长托希尔公开表态,拒签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完全符合1945年宪法,总统更是把这事上升到捍卫国家主权的高度,绝不允许国际组织干涉内政。 其实印尼早有前科,2023年因为拒发以色列U20足球队签证,被国际足联取消了U20世界杯主办权,损失不小,但印尼还是没退让,这次面对奥委会的封杀,态度依旧坚决。 更有意思的是,连国际体操联合会都不站在奥委会这边,他们公开声明,签证问题不属于体育组织管辖范围,还继续支持印尼办赛,这等于直接打了奥委会的脸。 印尼的硬气背后有深层原因,作为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民众对以色列情绪强烈,2023年加沙冲突升级后,雅加达街头多次爆发大规模抗议,这种情况下给以色列发签证,政府根本没法向民众交代。 对印尼来说,比起能否办奥运,稳住国内民意更重要,他们宁可承受经济损失,也要守住政治底线,这种态度赢得了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同情和支持。 奥委会的封杀看似强硬,实际上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在国家主权和民众意愿面前,所谓的体育规则并没那么管用,更尴尬的是,如果更多穆斯林国家跟进这种做法,国际赛历可能要重新洗牌。 印尼已经开始考虑替代方案,推动东南亚地区的区域赛事,甚至想搞个独立于奥委体系的体育联盟,意思很明确:你不让我玩,我自己组织圈子玩,这种思路也让其他被边缘化的国家看到了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