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为什么说印度的某些势力正在觊觎中国高校?一位学者建议我国改变政策,要求

韫晓生 2025-10-29 20:56:22

[中国赞]为什么说印度的某些势力正在觊觎中国高校?一位学者建议我国改变政策,要求中国高校把印度留学生人数控制在每年2000人以内,并且禁止他们学习军工、电力、造船这些敏感专业,毕竟印度从骨子里对华有二心,一百年也不会改。   (信源:搜狐网——印度反华势力觊觎中国高校?教育开放的底线与智慧!)   2019年中国高校的一组数据,让不少人惊出一身冷汗:仅印度留学生就超过2.3万人,其中2.1万人专攻医学,占比高达九成!   更令人警惕的是,武汉大学465名印度留学生里460人学医学,四川大学523名印度留学生中510人攻读临床学位,中国医科大学的印度留学生几乎100%集中在医学领域。   这看似寻常的留学热潮背后,藏着印度某些势力对中国高校的觊觎,一位学者直言:应将印度留学生每年人数控制在2000人内,严禁其学习军工、电力、造船等敏感专业,毕竟印度对华的二心,绝非短期能改变。   印度留学生扎堆来华学医,看似是“供需匹配”结果。印度医学教育资源紧张,780所医学院一年仅提供11万余名额,2022年报考达180万,录取难超公务员考试。私立医学院学费高昂,普通家庭难承担。   而中国45所高校有全英语授课临床医学专业,学费比印度低一半以上,扬州等地每月2000元生活费即可,学位获印度官方认可,毕业回国可成医生获稳定收入。这对印度学生是“抄近道”佳选,也让中国高校成印度医学人才“免费培训班”。   鲜有人注意到,“扎堆学医”背后暗藏技术泄露风险。医学领域关乎国家安全,临床技术、药物研发数据是核心资源。2.1万印度医学生在中国医院实习,其接触的诊疗方案等若被利用,可能威胁我国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技术优势。   更需警惕的是,近年印度留学生专业分布改变,学医比例从九成降至七成,理工科人数攀升,所选方向恰是中国技术深厚、印度待突破的短板领域,如电力系统、船舶工程等。   印度在教育交流上的双重标准暴露其真实意图。一边喊“中国渗透”,2020年以“安全风险”审查与清华、同济等数十所中国顶尖高校的54份校际合作协议,连孔子学院也审查;另一边却放任留学生大规模来华且往敏感领域钻。   国际网络安全公司的报告早已敲响警钟:暗网出售的ChatGPT用户信息中,印度来源记录多达12632条,占比最高。这足以说明印度相关群体在信息获取上的活跃程度,很难保证高校里的技术交流不会被钻空子。   更讽刺的是,印度在边境冲突后接连封禁273款中国APP、排斥中企,却对留学生来华“网开一面”——这种选择性开放的算计十分明显:既要打压中国产业,又想偷学中国技术。   要知道,印度自身军工、造船等领域发展滞后,航母造了十几年仍问题不断,若通过留学生摸清我国船舶动力、电力系统等核心技术,将直接威胁我国国防安全与产业竞争力。   再看印度留学生在华规模的扩张速度,更令人忧心。从2009年到2019年近十年就翻了近四倍,增速远超其他国家。若不是疫情与边境冲突打断,如今规模可能早已突破5万。   这种“温水煮青蛙”式增长若不管控,敏感领域技术防线迟早被突破。国家安全部案例显示,境外间谍常以请客吃饭、提供兼职策反高校学生。印度留学生受本国势力影响深,莫迪政府鼓吹“印度制造”急需高端技术人才,难排除部分学生“带任务”留学可能。   学者提出的“每年2000人限额+敏感专业禁令”,绝非小题大做。美国早对中国留学生实施禁令,咱们为何不能对有明确觊觎之心的印度留学生设下防线?   印度若真有交流诚意,怎会不开放本国航天、军工专业给中国学生?说到底,他们就是想“只进不出”,光从中国偷师,却不愿对等交换。   高校本是学术交流净土,但面对印度对华二心,需要提高警惕。现有2.3万规模与2000人建议额度差距大,这是对风险的精准判断。突破技术防线损失远超短期交流收益。   印度高校对外国学生免试,对中国合作审查,没必要用宽松政策埋雷。医学领域留学生集中涌入已具规模,理工科渗透苗头要及时遏制,否则技术信息流出难补救,国家安全面前不能有侥幸心理。

0 阅读:66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