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曾感慨万分地说,美国根本就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原因很简单,就是中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0-29 19:23:21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曾感慨万分地说,美国根本就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人可以不以赚钱为目标,而在美国,不赚钱的事是没人干的。   中国说的 “不盯着赚钱”,从来不是傻吃亏,而是把钱花在国家长远发展的要紧地方。   短期让点经济利益,说到底都是为了把国家强大的底子打牢。这种围着国家利益转的决策逻辑,都藏在一件一件真实发生的大事里,咱们慢慢拆开来琢磨,就能看明白。   咱们先说说几年前的新冠疫情防控。那时候要是光算经济账,全国停工停产的损失真能吓着人 —— 工厂停了、商店关了、物流几乎不动,短期 GDP 数据看着确实不好看。   但咱们做决策的时候,从来没把 “赚不赚钱” 放第一位,而是死死盯着 “保住人命、稳住社会” 这个根本。   国际上有个说法叫 “统计生命价值”,简单说就是算清楚保住一条命对整个社会来说值多少钱,按咱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价值算,一条命的合理保障成本得有上千万。   当时全国砸进去的防疫钱没法儿细算,建方舱医院、调医生护士、核酸检测免费、疫苗也免费打,这些钱短期里看不到一分钱回头,还让不少行业比如餐饮、旅游扛了大压力。   可换回来的是什么?是尽量少有人因为疫情没了命,也没出现医院挤爆、社会乱套的情况。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人口基数和社会稳定,才是所有发展的底子,这种看着 “不赚钱” 的投入,保住的是国家最核心的 “家底”,比短期赚那点钱珍贵多了。   再往深了说芯片产业,这事儿更能体现 “放着短期利润不赚,换长期安全”。   芯片就是信息产业的 “大脑”,要是没有自己能掌控的芯片,咱们的手机、汽车、工业设备都得看别人脸色,这直接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和产业链稳不稳。   但搞芯片研发就是个 “烧钱无底洞”,想短期靠这个赚钱根本不现实。   上海兆芯是做高端通用处理器的,2022 到 2024 这三年,把那些该扣的特殊支出都扣完,净亏损加起来快 30 亿;就算 2025 年上半年营收稍微涨了点,照样亏了 4 个多亿。   还有家叫芯原股份的企业,2024 年光研发就花了 12.5 亿,比前一年多花了 32%,结果净利润反而亏了 6.13 亿,公司经营的现金流连续两年都是负数。他们难道不知道亏吗?   当然知道,但他们更清楚 —— 不砸钱进去,就永远突破不了国际上的垄断。   这些企业招的应届生,97% 都是 985、211 的硕士,砸钱养这些人才、攻那些技术难关,就是为了在 Chiplet(芯粒)、智驾芯片这些前沿领域撕开个口子。   现在看是亏了,但等咱们真正把核心技术攥在手里,不用再看英飞凌、恩智浦这些巨头的脸色,整个制造业的安全防线就筑牢了,这种收益可不是多少钱能买得来的。   还有基础设施建设这块儿,好多项目从一开始立项,就没想着 “要盈利”。之前新西兰本来跟韩国签了造渡轮的合同,后来撕了合同找中国广船来做,为啥?就是看中咱们制造业又快又靠谱。   可这背后不是凭空来的,是中国几十年砸钱建重工业体系攒下的家底。   早年间咱们建钢铁厂、造船厂,计划经济那时候,不少项目长期都是 “亏着本在运营”,但就是靠这种持续投入,才攒下了完整的工业链条,能在别人搞不定的时候快速顶上。   类似的还有偏远地区的铁路、电网,就说青藏高原的铁路公路,建的时候要克服冻土、缺氧这些难题,投入的钱比在平原建高好几倍,刚运营那阵儿也很难赚钱。   可这些交通线一通,把边疆和内地紧紧连在一起,既保障了国家统一,又能带动区域发展,这种战略价值,哪是靠卖票能算得清的?   中国的 “不以赚钱为目标”,从来不是不懂经济,而是算的是 “国家大账”。   美国那种 “不赚钱就不做” 的想法,看着挺精明,其实容易掉进短期利益的坑里 —— 比如因为研发成本高就放弃关键技术,因为利润薄就不搞基础建设。   但中国做决策的时候,总能跳出短期赚不赚钱的局限,哪怕眼前亏点钱,只要能把国家实力夯实、把核心利益保住,就愿意投钱。   疫情防控保住的是人口这个根基,芯片研发守住的是产业安全,基建建设架起的是发展的骨架。   这些 “不赚钱” 的投入凑在一起,就成了国家最硬的竞争力,这也是咱们能在各种风险挑战里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   这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发展思路,不是喊口号,是实实在在落实在每一个重大决策里。也正因为这样,鲁比奥才会感慨,美国根本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

0 阅读:0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