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内部反对郑丽文的人站出来了。 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台南市议员蔡育辉,对着镜头拍着桌子喊:“我是台湾本土的,就是不支持郑丽文!” 这话听得人一愣,他紧接着抛出狠活,说郑丽文那套“亲近大陆的路线”会搞垮选举,逼她放弃两岸统一主张,甚至放话“不改路线就退党”。 台南市议员蔡育辉的一记拍桌之举,恰似一道强光,瞬间将国民党内部那错综复杂的矛盾,毫无保留地暴露于镜头之下,让这一隐秘纷争公之于众。 党内资历近二十载的地方要角,竟以最激烈之态公开反对新任党主席郑丽文。他高呼“我是台湾本土的,就是不支持郑丽文”,这般行径,着实引人侧目。 这一声怒吼,究竟是国民党“统一”与“本土”路线的灵魂对决,还是地方派系在改革大刀下的利益保卫战? 蔡育辉的行动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国民党同时面临的两种病症:一是其核心路线与台湾主流民意的脱节,二是其内部盘根错节的派系利益结构。 郑丽文的强势改革,恰好同时触动了这两条最敏感的神经。 冲突的表面,是一场被精心包装的“党魂之争”。郑丽文政治标签鲜明夺目,其凭借黄复兴党部等军系的稳固票源,在选举中以65,122票的成绩险中求胜,成功当选。 她坚持“九二共识”,强调“我是中国人”,并任命深蓝派的李乾龙、季麟连为副主席,意图将国民党拉回2000年以前的正统轨道。 这种“正统到令人窒息”的路线,为蔡育辉的抗议提供了绝佳的靶心。他巧妙地占据“本土”的道德高地,其口号精准地击中了台湾社会对“被代表”的普遍焦虑。 随后高雄、台南议员的联署,要求党务以“台湾利益为先”,更是强化了这种“本土对抗亲中”的印象。 大陆国台办“愿加强高层往来”的表态,在岛内反而坐实了郑丽文的标签,使其路线成为政治负担。 掀开“本土”口号的幕布,背后是国民党久治不愈的派系顽疾。郑丽文真正的威胁,并非其言论,而是她力推的“中央统筹提名”制度。 此项改革意在削弱地方派系对候选人的操控权,其影响直抵权力核心。像蔡育辉这类人物,他们的权力根基在改革浪潮冲击下,已然摇摇欲坠。 他于台南潜心经营多年,与当地宗族势力、中小商户建立了深厚的利益联结,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从而牢牢掌控着极具影响力的“提名话语权”。 郑丽文的改革一旦落实,他的核心利益将严重受损。 一个关键细节是,蔡育辉的抗议只谈“本土”,却未提及郑丽文的政策将如何具体伤害台南市民,这暴露了他保卫利益、言说主义的策略。 更有深意的是其他地方议员的反应。他们许多人私下附和蔡育辉,却无人敢于公开拍桌,生怕背上“阻碍改革”的骂名。 这生动地揭示了国民党内耗的潜规则,即乐见有人冲锋陷阵,自己则可坐收渔翁之利。蔡育辉的拍案而起,并非党魂的呐喊,而是旧权力结构在新生力量冲击下的本能反抗。 同时在“路线”和“利益”两个战场开战,郑丽文正将自己置于党内外的双重孤立之中。她的路线不仅引发本土派的公开反抗,也遭到党内实力派的“静默抵制”。 侯友宜曾警告“九二共识是票房毒药”,赵少康更断言若不清除亲陆力量,郑丽文将“政令不出中央”。 前任主席朱立伦于10月31日率众总辞,迅速与郑丽文的“路线革命”做切割。而张亚中、卢秀燕、蒋万安等重量级人物对她的人事案集体沉默,这是一种比公开反对更危险的信号,预示着未来施政的巨大阻力。 故而,2026年的县市长选举,俨然成为郑丽文于困境中唯一可紧紧攥住的救命稻草,承载着她摆脱困局的全部希冀。 这场选举的赌注,是她以一人之力,去验证那条既不受主流民意欢迎、又被党内精英抵制的路线,能否创造选票奇迹。 倘若选举铩羽而归,她不仅会失去现有的职位而下台,更要为其施政路线的失败承担起沉重的历史责任,成为这段历程中难以推卸过错的关键人物。 蔡育辉的桌子一拍,震出的不仅是国民党内部“统独”的路线裂痕,更是深藏其下的派系利益的结构性矛盾。 郑丽文面临的真正困境是,她试图用一种陈旧的路线药方,去医治一个顽固的派系老毛病,结果是表面和内里双双失守。 国民党似乎无法在选民和派系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讲不出让民众信服的新故事,也摆脱不了让自身内耗的旧规则。 信息来源:观察:以退党威胁郑丽文?蓝军两岸路线应走出“民进党式民意”陷阱——2025-10-20 12:05·海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