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浙江台州,一女子结婚时收了男方18万元彩礼,交由父母保管。可婚后女子发现丈夫家并不富裕,于是要求父母把彩礼拿出来补贴家用,谁知竟遭到了拒绝,就连女子生孩子住院急用钱,父母也一分钱都不肯拿出来。心寒之下,女子将亲生父母告上了法院,要求归还这18万元彩礼,然而父母却辩称这彩礼是给二老的补偿,不同意归还。 张女士(化名)和丈夫是2020 年 8 月在民政局领了证。按照当地风俗,丈夫家东拼西凑拿出 18 万元彩礼,郑重地送到张女士父母手中。 那时的张女士觉得,父母养大自己不容易,彩礼让他们先拿着 “保管”,也是人之常情。她和丈夫憧憬着未来,以为这 18 万只是暂时 “寄存”,等小家庭需要时,父母总会体谅。 可婚后的生活,远比张女士想象的现实。丈夫家条件普通,夫妻俩在城里打工,每月工资除去房租、日常开销,所剩无几。 看着丈夫下班后疲惫的身影,张女士心里不是滋味,她第一次跟父母提起:“能不能把彩礼拿出来一点,我们想攒钱付个首付,也好有个自己的家。” 电话那头,父母的声音却异常坚决:“这钱是给我们养老的,你都嫁人了,别总想着打这笔钱的主意。” 张女士愣住了,她从没想过父母会这样说。接下来的日子,她又试探着提了几次,得到的要么是冷嘲热讽,要么是直接挂断电话。 真正的导火索,是张女士怀孕生产时。预产期临近,她却突发妊娠并发症,必须立即住院手术。丈夫跑遍了亲戚朋友家,才凑够了手术费的一半。 走投无路的张女士再次给父母打电话,带着哭腔恳求父母先拿点彩礼出来救急。可电话里,父母只淡淡地说:“我们没钱,你自己想办法。” 那一刻,张女士感觉浑身的血液都凉了。 她不明白,那笔以她结婚为由收下的 18 万彩礼,怎么就成了父母的 “私有财产”,连女儿的救命钱都不肯动用分毫。 躺在病床上,看着身边为了医药费急得满头大汗的丈夫,张女士的心彻底死了。出院后没几天,她就找了律师,把父母告上了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法院。她不是想要回全部 18 万,只是觉得这笔钱不该被父母如此 “霸占”,至少在她急需用钱时,父母不该如此冷漠。 法庭上,张女士的父母振振有词。他们说,当地风俗就是彩礼给女方父母,是对他们养育女儿的 “补偿”,这笔钱跟张女士没关系。他们还列举了一些 “付出”:婚后给过张女士几次几百块的生活费,在张女士生孩子后,给她婆家亲戚包了 3800 元的红包。 法院经过详细调查和审理,给出了判决:18 万彩礼属于张女士父母与女方家庭共同所有。综合考虑各方情况,最终判决张女士的父母返还她 10 万元。拿到判决书的那天,张女士没有丝毫胜诉的喜悦,只有一种深深的疲惫 —— 为了这笔钱,她和父母彻底成了陌生人。 这事传到网上后,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 有网友愤怒地说:“这哪是父母?简直是吸血鬼!女儿生孩子救命的钱都能狠心不拿,太可怕了!” 也有网友理性分析:“彩礼的归属确实得提前说清楚,不然婚后很容易出矛盾。这家人就是没沟通好,最后闹成这样。” 还有网友感慨:“亲情在金钱面前成了这样,看完真让人唏嘘。” 其实,这事儿也给所有即将步入婚姻或身处家庭关系中的人提了个醒:彩礼也好,亲情也罢,都该建立在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父母不该把彩礼当成 “养老资本”,子女也该提前和父母明确彩礼的用途。毕竟,钱没了可以再赚,可一旦亲情伤了,再想修复就难了。 对于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