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实在太霸道了,要求全部国际体育赛事取消在印尼举办,可以说“封杀”了印尼,可万万没料到,印尼也相当强硬,压根不拿奥委会的要求当回事。 这场风波始于雅加达第53届体操世锦赛。印尼直接拒绝向以色列运动员发放签证,六名以色列体操运动员只能眼睁睁错过比赛。这不是普通的签证纠纷,而是两国政治矛盾在体育领域的爆发。 国际奥委会出手又快又狠。他们宣布终止与印尼奥委会关于未来举办奥运会、青年奥运会等所有赛事的对话。印尼想申办2036年夏季奥运会的梦想基本破灭了。 更严厉的是,国际奥委会建议所有国际体育联合会停止在印尼举办任何赛事。这道禁令等于在全球体育版图上暂时抹去了印尼的名字。 面对如此高压,印尼挺直了腰板。印尼体育部长托希尔回应得掷地有声:拒绝发放签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为了维护安全、公共秩序和公众利益。有官员甚至直言,这是印尼总统的决定,他们已经做好了打官司的准备。 印尼方面把这个决定上升到宪法原则高度。托希尔强调,此举基于1945年宪法,体现了“维护国际秩序的义务”。另一位部长说得更直白,他们阻止以色列参赛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并提及这是因为以色列政府在加沙地带的行动。 国际奥委会高举的是《奥林匹克宪章》中非歧视、自主和政治中立的原则。他们坚持所有合格运动员都应能不受歧视地参加国际比赛。 体育与政治的交织从来都不单纯。类似矛盾早有先例,比如国际奥委会此前对俄罗斯的禁赛处罚,就让不少人质疑其是否存在双重标准。 这场对抗没有赢家。国际奥委会的强硬制裁捍卫了规则的尊严,却也暴露了其在复杂地缘政治中的局限性。印尼坚守了政治立场,却可能让本国体育发展付出代价。 不过,事情或许还有转机。印尼奥委会秘书长Lukman Djajadikusuma透露,他已受邀前往国际奥委会总部进行对话。他确信国际社会理解印尼的处境,并有不少支持者。这场体育与政治的博弈,远未到终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洋一一
双标,失去了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