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读者的“鸟类科普画廊”

野生小 2025-10-29 02:37:03
在观鸟旅途中,认真观察过的每一种鸟或许都能唤起观鸟者的记忆,前几天收到DK的《灵动盎然的飞鸟》,翻看这本书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老朋友”。 比如我曾在婆罗洲雨林中邂逅的美丽大鸟:马来犀鸟,它们用力振翅发出的“呼呼”声和书中描述的如出一辙。马来犀鸟也是最符合“犀”特征的犀鸟,或许这一类群就是因为它高耸上翘的“大角”状盔突而得名。 还有高纬度泰加林中的乌林鸮,拥有着鸮形目最大面盘的它们,是很多观鸟者的“梦中情鸟”。我曾在大兴安岭的森林中数十次遇到乌林鸮,还有幸记录过它们捕食的过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我以前发布的视频,《零下20度拍野生猫头鹰是什么体验?》,看看这些大脸猫是如何捕食的。 凤尾绿咬鹃在这本书中也有记录,这种生长于中美洲地区如同仙子般的小鸟是当地的大明星,每年来自全球数以万计的自然爱好者都慕名而来想一睹它们的美丽模样。我的朋友李老师就曾带队拍摄它们,我也在他的主页领略了这种美丽鸟类的风采,看得我心里痒痒的。 除了我上述讲的几种鸟类外,作者还从全球一万多种鸟类中选择了许多具有独特魅力的鸟种,可谓出现在书中的都是“明星中的明星”。 全书200多页,插入了大量精美绝伦的鸟类特写照片,很容易就将读者领入五彩斑斓的飞羽世界。而且全书文字精炼,对于我这种不喜欢看长篇大论的读者来说,非常友好。同时本书还加入了鸟类生僻字的读音表,对于初学者认识这些名字“奇怪”的飞羽精灵提供了便利。 图片精美、文字精炼、索引方便,因此我把这本书称作:“最适合小读者的鸟类科普画廊”,我小时候就尤其偏爱这类动物题材的书籍,这对我现在的职业选择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当然对于大朋友来说,这也是一本可以拓展观鸟视野的好书。 但这本书仍有些值得提升的部分,比如图10这段针对三趾滨鹬的描述(不知道是否是翻译问题?),我认为逻辑上“需要斟酌”。瑕不掩瑜,这本书仍然值得推荐。 希望大家通过这本书来了解鸟类,在探索中思考,借助这些飞羽精灵的生存智慧,多角度认识这个充满无穷魅力的世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