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看穿了中国科技井喷的真相,美国也只能无可奈何…… 21岁的00后女孩天天跟焊机打交道,别人觉得工作服埋汰,她却说这是最酷的穿搭,这就是杭州西子洁能的焊工逯佳佳。 车间里弧光闪烁,她手里的焊枪稳得像长在身上,每条焊缝都焊得又匀又亮。刚从学校出来时还是学徒,现在早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有人问她这么年轻,为啥甘心待在工厂?逯佳佳指着车间里的大型设备笑了:“能亲手造出大国重器,比穿漂亮裙子还骄傲。”如今公司开了核能子公司,她的目标是焊核电站装备。 这姑娘的选择,藏着中国制造业的底气。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群年轻人的共同选择。 三澳核电站的操纵员团队,平均年龄才29岁,一群年轻人守着核反应堆盯参数;“华龙一号”的核心设备车间里,30岁以下的技术骨干占了58% 。 年轻力量涌进来,成果看得见。2025年我国核电规模直接冲到世界第一,背后全是这些年轻人的汗水。 再看美国,情况完全反过来。制造业岗位空着近50万个,65%的企业都在愁招不到人 。年轻人宁愿挤破头去硅谷、华尔街,也不愿进工厂。 卡托研究所的民调更直白:80%的人觉得制造业对国家好,却只有25%的人愿意自己干这行。大家觉得工厂工作又累又没前途。 核电领域的差距更扎心。美国核电行业里,17%的工人超过55岁,30岁以下的才占23% 。老员工退休了,年轻人接不上,发展自然慢下来。 台积电在美国建芯片厂,都因为缺技术工人推迟了开业。特朗普喊了好几年制造业回流,可没人干活,再热闹的计划也白搭。 其实美国不是没看穿,中国科技井喷的真相,就是这些愿意扎根一线的年轻人。但看懂了又能怎样? 人才流向藏着产业的未来。当中国的年轻人拿着焊枪、捧着图纸往前冲,两国制造业的天平,早就悄悄偏向了我们这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