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美国财长贝森特向外界宣称,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原定于11月1日生效加征10

漫聊小知识 2025-10-28 18:50:12

重磅!美国财长贝森特向外界宣称,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原定于11月1日生效加征100%关税的计划美国方面已经不在考虑,因为中美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磋商得非常成功。   美国财长贝森特10月26日的表态,让悬在全球经贸头顶的关税大锤暂时落下,原定于11月1日生效的100%加征关税计划被搁置,理由是中美吉隆坡磋商“非常成功”。   这事儿绝不是咱们中国单方面妥协换来的,压根儿不是那么回事,说白了,这是两国都扛着现实压力,互相找到平衡点的结果,谁也没亏,更不存在谁求着谁。 先说说美国那边,他们为啥突然就“松口”了?哪儿是良心发现啊,纯粹是自家日子不好过了。 你想啊,真要是加了100%的关税,最后买单的是谁?还不是美国老百姓。有经济机构算过,要是维持高额对华关税,美国家庭一年得多花1300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买菜、买家具、买电子产品都得贵一截。 这两年美国通胀本来就没压下去,再加关税,物价不得再往上蹿?老百姓怨声载道,明年就要大选了,政客们能不着急吗?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关税大棒举得再高,最后砸的是自己的选票。 不光是老百姓受影响,美国企业也扛不住了,很多美国工厂生产需要的零件都得从中国进口,加了关税,原材料成本蹭蹭涨,要么自己扛着少赚钱,要么就裁员降本,前两年就有数据说,对华关税让美国企业多花了上百亿美元,还丢了近10万个工作岗位。 有家国际芯片大厂想把产能搬到东南亚,躲开关税,结果当地根本没有配套的零部件工厂,生产效率掉了30%,最后还是得把核心产能留在中国。 这就是现实,中国的产业链太全了,不是说搬就能搬的,美国企业用脚投票都选了留在中国供应链里。 更要命的是美国政府那笔烂账,债务都突破38万亿美元了,还面临债务上限危机。 偏偏联邦最高法院11月就要审之前关税政策的合法性,要是判不合法,不仅得退几千亿美元的关税,债务窟窿更填不上了。 一边是通胀压顶,一边是企业叫苦,还有债务和选举的压力,这关税大棒哪还举得动?他们搁置计划,纯粹是给自己解套,不是给咱们面子。 再看咱们中国,能让美国乖乖收回关税大棒,靠的是硬实力,根本不用妥协。 就说稀土吧,这东西是做新能源汽车、芯片、军工装备的关键材料,咱们中国不光有全球38%的储量,更厉害的是90%以上的高纯度稀土都得靠咱们加工。 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离了这东西根本玩不转,真要是断了供,他们的生产线都得停摆,这不是咱们吹牛,是实打实的产业优势,他们不得不掂量。 还有咱们的产业链,那是几十年攒下来的家底,从零件到组装,从物流到市场,一套下来全得很。 这些年美国天天喊“供应链去中国化”,结果呢?企业根本不买账,就拿电子制造业来说,东南亚国家连个像样的零部件配套都没有,生产周期能拖一倍,成本还降不下来。 咱们还有庞大的消费市场,美国农场主的大豆、玉米,不卖给咱们卖给谁?他们的液化天然气也盼着咱们多买,这些都是咱们的底气。 再说说吉隆坡那两天的磋商,谈的全是双方都关心的实在事,根本不是咱们单方面让利。双方聊了五大议题,比如美国之前要对咱们造船业加税的事,还有延长关税暂停期、芬太尼合作、农产品贸易这些。 你看,咱们考虑恢复采购美国的大豆、玉米,帮他们农场主解套;美国那边呢,就得放宽对咱们的出口管制,之前卡着的半导体设备配件,这不就加速通关了吗?咱们在稀土出口上有安排,他们也得暂缓那些惩罚性税费,这都是互相给台阶,哪有单方面妥协的道理? 中方代表李成钢都说了,美方谈的时候态度强硬,但咱们维护利益也很坚定,最后是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何立峰副总理也明说了,中美经贸是互利共赢,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话说到了点子上。 美国财长贝森特自己也承认,达成了“非常实质性的框架协议”,还说为两国元首会晤打基础,这说明他们心里也清楚,这是平等协商的结果,不是谁压服了谁。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是不是暂时的?确实,这共识还得走各自的国内程序,美国国会里还有些硬骨头要啃,咱们也说了要维护核心利益不动摇。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的结果证明了对抗没有出路,合作才是唯一的选择,你看会谈一结束,全球市场都松了口气,德国车企立马追加20亿升级中国供应链,铜、铝这些和咱们制造业相关的期货价格也稳了,这说明全世界都等着中美经贸稳定下来。 所以说,这场“成功”的磋商,本质是实力较量后的平衡,是双方都认清现实的结果。 美国是因为国内经济扛不住了才放下关税大棒,咱们是凭着稀土、产业链这些硬实力守住了底线,两边各取所需,谁也没妥协。 咱们中国从来不会拿核心利益做交易,这次能让美国收回成命,靠的是自身的实力和底气,这才是最实在的道理。 参考信息:贝森特:美方“不再考虑”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 2025年10月27日08:01来源:环球时报

0 阅读:0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