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太难了,不买美国大豆,巴西大豆猛涨价,阿根廷大豆涨价,中国难道非要买大豆

文山史纪 2025-10-28 18:25:05

中国最近太难了,不买美国大豆,巴西大豆猛涨价,阿根廷大豆涨价,中国难道非要买大豆?能不能实现国内自足自给? 可能有人会问,大豆不就是做豆腐、打豆浆的吗?自己种的不够吃?其实日常吃的豆制品用不了多少,每年也就 1600 万吨左右,国产大豆完全能满足这部分需求。真正耗大豆的是榨油和做饲料。2023 年咱们吃的植物油里,40% 以上都是大豆油,这还只是一部分。 更关键的是饲料,榨油剩下的豆粕是最好的饲料蛋白来源,没有足够的豆粕,就养不出那么多猪牛羊,也产不出那么多蛋和奶。 咱们每年要吃 5000 多万吨猪肉、2000 多万吨禽肉,这些都得靠豆粕饲料撑着,这部分需求就超过 1 亿吨,只能靠进口大豆来满足。 那为啥不能自己多种点?最核心的问题是耕地不够,而且大豆产量太低。咱们国家耕地就那么多,首先得保证水稻、小麦这些主粮够吃,这是底线。玉米也是高产作物,2024 年平均亩产 439 公斤,而大豆亩产才 133 公斤,差了三倍多。 要是想种出 1 亿吨大豆,得占 7 亿多亩地,可现在咱们玉米都种了 6.7 亿亩,总不能把种玉米的地都改种大豆吧?那样玉米不够了,饲料还是缺,反而顾此失彼。 就算想多扩点大豆种植面积,农民的积极性也得考虑。种大豆不如种玉米赚钱,黑龙江那边大豆和玉米的亩均收益比差不多是 1:1.8,同样的地种玉米能多赚不少,农户自然更愿意种玉米。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想办法,比如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就是玉米和大豆一起种,互不耽误,已经推广了 5600 多万亩,每年能多收 150 万吨大豆,但这和 1 亿吨的缺口比还是太少。 而且这技术对种子、农机要求高,得用耐荫的大豆品种和精密播种机,不是一下子就能铺开的。 再说说单产,咱们大豆亩产 130 多公斤,美国都能到 230 公斤,差距不小。虽然现在在搞育种和技术改良,比如用生物育种、微生物菌剂这些办法提高产量,但农业技术见效慢,就算未来 10 年能多收 1000 万吨,总产量也才 3000 多万吨,离 1.2 亿吨的需求还差得远。 至于进口涨价的问题,确实是因为咱们买得太多了。2024 年进口了 1.05 亿吨大豆,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一半以上,其中 71% 来自巴西,美国降到 21%,阿根廷也翻了一倍多。 全球大豆出口主要就靠巴西、美国、阿根廷这几个国家,咱们突然从美国少买的量都转到巴西、阿根廷,他们自然会涨价。 但全球大豆每年能出口 1.82 亿吨,不是没货,只是咱们之前来源太集中了。现在也在想办法分散风险,比如和俄罗斯、非洲国家合作种大豆,拓展新的进口渠道,但这都需要时间。 有人说能不能找别的东西替代大豆?豆油确实能用地菜籽油、花生油替代,但这些油料作物产量也有限,而且同样要占耕地。豆粕的替代更难,其他饲料蛋白要么营养不够,要么成本太高,现在还没有能大规模替代的东西。 总的来说,不是咱们非要买大豆,是实在没办法,国内耕地有限、大豆产量低,而肉蛋奶和食用油的需求又降不下来。 现在能做的就是一边慢慢提高国产大豆产量,比如 2024 年比 2016 年已经多收了 700 多万吨,一边优化进口来源,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完全自给自足短期内不现实,毕竟耕地就那么多,总得先保证主粮安全,再慢慢想办法补大豆的缺口。

0 阅读:62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