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六次南巡的真相,根本就是一场超级奢华的公款旅游!这位皇帝出趟门要带七十五头奶牛随时挤奶喝,六次行程总共挥霍两千多万两白银,折合现在四十多个亿。每趟南下都要折腾四五个月,排场大到让人瞠目结舌。 清朝全年国库进账才五千万两白银,乾隆的旅游经费直接吃掉国库年收入的四成。光吃饭每天就要糟蹋三万两,相当于两个贫困省份全年的税收总和。三千六百个纤夫在运河岸边喊着号子拉龙船,专门车队运送玉泉山泉水供御用,这阵仗哪是巡视民生,分明是移动的烧钱机器。 扬州盐商们最懂得陪皇上玩耍。为准备接风宴能砸掉二十万两白银,够普通百姓家用一千年。个园投资一百八十万两重修,乾隆住了三天就拍拍屁股走人,这一天开销抵得上寻常人家几十辈子的积蓄。沿途修建三十多座临时行宫,调动六千余匹骏马和四百辆马车,这些开销名义上是商人"自愿捐献",最后全都变成盐价上涨摊到老百姓头上。 南巡队伍就像个移动的紫禁城。御厨班子带着全套金餐具,光食材预处理就要八百人。洗衣队占用五十艘船跟着,专门处理皇帝的龙袍。为保持牛奶新鲜,奶牛队伍配有二十个兽医随行,每头牛还有专属饲料配给。乾隆乘坐的龙舟设有多间会客厅,船头包着金箔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 地方官员为迎接圣驾绞尽脑汁。浙江巡抚让人在运河两岸扎满假花,寒冬腊月营造出春花烂漫的假象。江苏官员把整条街的墙面刷上新漆,连夜铺就三十里红地毯。最夸张的是某地知县,竟把全县百姓赶到路边跪迎,从凌晨跪到黄昏不准起身。 这种劳民伤财的巡游留下无数后遗症。河南为筹措资金提前征收三年赋税,山东农民被强征当纤夫导致田地荒芜。江南丝绸作坊被迫停产,所有织机改产御用布料。有个县太爷因接驾经费不足被迫自杀,留下遗书说"无力侍君,唯有一死"。 现代人看这段历史特别有既视感。网友"@历史照妖镜"吐槽:"这不就是古代版的考察旅游?"另一个热门评论写道:"原来公款旅游的祖师爷在清朝。"这些南巡经历被记载成《南巡盛典》,反而成为乾隆自诩的"十全武功"之一。 值得深思的是,康熙也曾六次南巡,每次花费不足百万两。这位英明君主轻车简从,把重点放在勘察河工、整顿吏治上。同样是下江南,祖孙两人的目的和效果天差地别。乾隆留给儿子嘉庆的是个空虚的国库,而康熙留给雍正的是充盈的藩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谁喜欢?
【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