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结婚后,我不会和亲家来往的。 因为不来往,就不会有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多数都是由于来往太频繁了。 这话听着有点“绝情”,细想却透着股清醒。婚礼上见过一面,互相问个好,之后各过各的日子,连微信电话都没有——省去了逢年过节的客套,躲开了育儿观念的碰撞,倒也落得清净。 其实亲家这层关系,本就该是“远香近臭”。太近了,难免比谁家付出多、谁管得宽;太远了,又显得生分。可这位家长的做法,像是在划一条线:孩子的日子让他们自己过,咱当长辈的,不掺和就是最好的帮忙。 有人说这样太冷漠,可比起那些为了鸡毛蒜皮吵到儿女为难的亲家,这种“互不打扰”反而保护了孩子们的小家庭。毕竟,好的亲戚关系,不是天天黏在一起,而是懂得各自守住边界。 你觉得,这种“零来往”的亲家模式,真的能让日子更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