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这一波又稳了!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

漫聊小知识 2025-10-28 17:34:15

中方这一波又稳了!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货重启附带三项关键调整:一是需与安世中国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二是所有交易将统一采用人民币结算;三是因国内市场订单需求激增需优先保障,对欧出货量及交货周期将做出动态调整。   10月初,荷兰政府突然玩阴的,以“治理缺陷”为由,硬是把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的股权给抢过去了,明眼人都知道,他们就是想把这家中国掌控的全球车规级芯片巨头变成自己的“提线木偶”。 毕竟安世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太重要了,全球小信号二极管、ESD保护器件的出货量都是第一,车规级PowerMOS也排世界第二,大众、宝马这些欧洲车企的逆变器链条都得靠它供血,荷兰想靠控股卡咱们脖子,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可他们忘了,芯片产业不是纸面上的股权游戏,得有实打实的产能和供应链支撑才行,这恰恰是咱们的底气所在。 安世早就把产业链布局得明明白白,虽然德国汉堡、英国曼彻斯特有晶圆厂,但真正决定芯片能不能用的关键环节——封装测试,超过七成的产能都在中国东莞和上海临港。 东莞那个工厂一年能封测500多亿颗芯片,上海临港的12英寸车规级晶圆厂马上就要满产,一个月能造3万片晶圆。 荷兰人抢去的不过是个法律意义上的总部,手里只有些专利文件和股权证明,可没有中国的封测产能,他们手里的晶圆就是块没用的硅片,根本变不成能卖给车企的成品。 更绝的是,安世中国直接就说了,荷兰总部的指令在中国境内没用,收款账户也立马切到了中国母公司名下,一下就断了荷兰想操控供应链的念想。 所以等到安世中国宣布恢复对欧供货,欧洲车企简直是又喜又愁,喜的是不用停产了,愁的是供货规则全变了,而且还没得选。这三项调整看着简单,每一条都戳中了要害,全是中方掌握主动权的硬气表现。 先说重新签专属供应协议这一条,这可不是走个过场换张纸那么简单。以前可能还有荷兰总部在中间捣鬼,现在必须跟安世中国直接签,等于把游戏规则彻底改写了。新协议里肯定得把权责利说清楚,以后欧洲客户想拿货,就得听中国这边的安排,荷兰再想靠总部身份指手画脚根本没用。 再看人民币结算这个硬规定,这步棋走得太妙了。以前全球芯片贸易都是美元、欧元说了算,咱们这次就硬气一回,我的芯片,就得用我的货币结算。 欧洲客户再习惯美元也没用,要么接受人民币,要么就等着生产线停摆。要知道安世的芯片占了欧洲车规芯片市场两成的份额,大众、宝马的工厂之前就因为断供差点减产,他们根本耗不起。 而且这可不是小事,芯片是高科技领域的硬通货,用人民币结算等于在国际市场上给人民币正了名,这比说一百句“人民币国际化”都管用,实实在在地打破了美元欧元的垄断。 最后那条优先保障国内、动态调整对欧出货量,更是把咱们的底气摆得明明白白。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卖得有多火大家都看得见,比亚迪、蔚来这些车企的订单排得老长,对车规芯片的需求蹭蹭往上涨。 安世中国在国内的产能本来就足,上海、东莞、无锡的工厂形成了完整的生产网络,核心元器件本土化率都超过60%,长三角的供应商两小时就能送货上门,保障国内需求自然是第一位的。 欧洲客户想拿货?行,等咱们国内订单满足了再说,什么时候有货、发多少,都得看咱们的需求情况。 这一下就把以前的供求关系给倒过来了,以前是欧洲企业掌握话语权,现在他们得看中国市场的脸色,这就是实力带来的变化。 荷兰现在估计悔得肠子都青了,费尽心机抢了个空架子总部,结果发现自己手里啥实权没有。 安世中国不仅能独立运转,还能带着欧洲客户改规则,他们所谓的“控股”成了个笑话。其实这事儿早有预兆,安世是咱们闻泰科技2019年收购的,从一开始就注重国内产能布局,四年时间赚了105亿人民币,发展韧性根本不是荷兰能撼动的。 而且安世的核心产品是成熟制程的功率半导体,不靠极紫外光刻机,靠的是规模化生产能力和高稳定性,这种优势是荷兰短期内根本复制不了的。 说到底,荷兰还是太迷信股权和法律手段,忘了半导体产业是实体经济,得靠产能说话。 他们以为学以前那套“合法掠夺”的老办法就行,却没看清中国现在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 咱们既有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又有完整的生产链条,还有1.4万件专利撑着技术底气,安世中国这波操作就是顺势而为。 重新签协议是拿回管理权,人民币结算是掌握定价权,优先供国内是站稳基本盘,三步棋环环相扣,既教训了荷兰的小动作,又巩固了咱们在芯片产业的地位。 现在欧洲客户已经开始主动适应新规则了,毕竟没人愿意跟钱过不去,停产一天的损失可不是小数目。荷兰政府也放话要找咱们谈判,这说明他们已经认怂了。 这事儿给所有想卡中国脖子的国家提了个醒:现在的中国企业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了,想靠耍阴招占便宜,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 阅读:0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