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专家戴旭,抛出了一个观点:如果中美真有一天刀兵相见,中国完全可以主动“壮士断腕”,腾挪东部经济,把重心往西部一转,以此换取美国在亚太苦心经营多年的军事布局崩盘。东边让一让,西边顶上来,光说不练的纸上谈兵,永远比不过敢真刀真枪下场的狠角色。 美军从冷战起就习惯在海外作战,在印太五个国家设基地,战机、导弹、补给都靠这些地方发力。 但问题是,这些基地离中国太近了,中国的东风导弹轻松覆盖。 而美军各军种内部也不完全协调,陆军搞“堤丰”导弹,空军说是重复建设,联合作战效果大打折扣。 更麻烦的是,美军补给线要跨半个太平洋,一旦打持久战,后勤压力极大。 反过来看中国,西部早就是天然的战略大后方。 那里有传说中的“地下长城”,不少设施能顶核打击。 而且这几年东部企业往西部搬,成本低、风险小,既腾出沿海空间升级,又让西部有了工业基础。 戴旭说的“腾挪”,其实是有计划、有准备的。 有人担心“放弃东部太冒险”,毕竟沿海是经济重镇。 就算美国敢打东部工厂,中国的核心产能也不会丢,西部的工业体系已经成型,汽车、电子生产线早就搬过去了。 反过来,美国亚太基地一旦被端掉,重建得花十几年,盟友还可能动摇。 就像掰手腕,中国先让一步,反而能让对方白费力气。 更妙的是,西部的战略价值在不断升级。 它是“一带一路”的前沿,和沿线国家的经贸、能源联系越来越紧密,就算东部海路被封锁,西部陆路补给线依然通畅。 西部的导弹阵地还能威慑美军第二岛链,之前美军演习总担心“朱日和蓝军旅”的打法,其实就是怕中国“本土防御+纵深反击”的套路。 这不是要挑事,而是“以守为攻”。美军总觉得靠前沿部署压制中国,但他们忘了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战略纵深。 东部经济腾挪,本质是把“单点软肋”变成“整体韧性”,而美国前沿布局一旦破了点,整个体系就散了。 总的来说,戴旭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抓住了中美博弈的核心:美国靠前沿霸权撑场面,中国靠纵深韧性打底子。 “东边让一步”是避其锋芒,“西边顶上来”才是反击的关键。 这一招狠就狠在,把中国的战略优势用在刀刃上,让美国的布局死穴彻底暴露。 对此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