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豆商这次真把算盘打错了! 看着中国市场需求大,巴西一些出口商动起了歪心思,大豆价格说涨就涨,还以为能趁机大赚一笔。结果呢,中国买家直接不买了,港口堆着的近200万吨大豆眼看要烂掉,每天的滞港费都超过百万美元。 这些商人可能忘了,生意场上信任比短期利益重要得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进口量占全球贸易的六成以上,从来都不是只能被动接受价格的一方。他们以为中国除了买他的大豆没别的选择,这种误判实在太天真了。 中国买家的反应又快又干脆。10月17日,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明确表示,国内买家已经暂停采购当年12月和次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这个信号再清楚不过:绝不接受不合理的涨价。 那边巴西大豆滞港,这边中国迅速转向其他供应商。阿根廷刚刚取消大豆出口税,中国就在48小时内签下了20船、约130万吨的大豆订单。乌拉圭、俄罗斯等国的大豆也快速补位。这种灵活的采购策略,让巴西出口商措手不及。 巴西商人可能还没意识到,中国手握三张王牌应对供应风险。一是多元化的进口来源,不会依赖单一国家;二是强大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中储粮有足够储备应对市场波动;三是技术进步带来的需求替代,通过饲料配方的优化和杂粕的应用,正在减少对豆粕的依赖。 这场大豆风波很快就见了分晓。巴西港口那些堆积发霉的大豆,成了短视行为最直接的教训。而中国买家转向阿根廷等地的订单,则向所有供应商表明:尊重市场规则,才能赢得长期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