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李天霞病死,葬礼由他的老长官俞济时操办,俞济时去找蒋介石斡旋,想让李天霞被追晋为“上将”,遭到断然拒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李天霞,这个名字曾在抗战的烽火岁月中响彻大江南北,他出生在江苏宝山的一个商人家庭,小时候帮家里经营米店,偶尔读些私塾书,看似平凡的少年生活,却因黄埔军校的录取而彻底改变,1924年,他考上了黄埔三期,和无数有志青年一样,怀着一腔热血投身军旅,期待建功立业。 从黄埔毕业后,李天霞进入国民党军队,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北伐战争中,他跟着部队东征西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经验让他逐渐崭露头角,抗战爆发时,他已经成了51师的副师长,随着战火蔓延,他被调入74军,在这支后来被誉为“抗日铁军”的队伍里,他的军事生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李天霞的名字第一次被广泛提起,是在淞沪会战中,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他指挥部队奋力抵抗,虽然伤亡惨重,但他展现出的果敢和韧性让人刮目相看,南京保卫战时,他再次站在最前线,为这座城池的最后尊严做着拼死的努力,战后,他因战功被提拔为51师师长,成为74军的重要骨干。 1938年,万家岭战役爆发,这场被称为“抗战第一大捷”的战役中,李天霞率部表现优异,屡次击溃敌军,在战场上,他不仅能拼,还善于抓住战机,一次次给敌人致命打击,随后,他又在上高会战中立下大功,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战绩让他在军中声名鹊起,也让他被授予了“飞虎旗”的荣誉。 抗战胜利后,李天霞的仕途似乎更加顺风顺水,他被提拔为74军副军长,离军长之位只有一步之遥,74军作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受命前往南京接受日军投降,风光无限,但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折,由于王耀武的人事安排,李天霞被调离74军,接手100军,这一调动表面上是平调,实际上让他与74军的核心地位渐行渐远。 离开74军后,李天霞和张灵甫的矛盾开始显现,当年,他是师长,张灵甫只是他的部下,但现在,张灵甫成了整编74师的师长,与他平起平坐,这种身份的转变让李天霞心生不满,尤其是蒋介石对张灵甫的格外器重,更加刺痛了他的自尊,两人之间的暗斗,最终在孟良崮战役中酿成了一场惨剧。 1947年,孟良崮战役爆发,张灵甫所率的整编74师被华东野战军围困,而李天霞的83师就在附近,按照蒋介石的命令,他应该全力救援,但李天霞只是象征性地派出少量兵力,迟迟没有发动主力进攻,眼看着整编74师弹尽粮绝,最终全军覆没,张灵甫也在战斗中阵亡,这场战役的失败,不仅让蒋介石震怒,也让李天霞背上了“见死不救”的骂名。 战后,李天霞被撤职审查,虽然最终没有被判刑,但他的军旅生涯从此走向低谷,蒋介石对他彻底失去了信任,昔日的宠信烟消云散,他虽被复职,但再也没有获得重要的指挥权,所有的荣耀,似乎都在孟良崮的硝烟中化为乌有。 两年后,国共内战进入尾声,1949年,李天霞被任命为73军军长,负责防守福建平潭岛,这座岛屿地理位置重要,是国民党东南沿海防线的关键节点,但李天霞的部署松懈,加固工事的工作也迟迟没有完成,当解放军发动攻击时,他的部队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只抵抗了三天就全线崩溃,李天霞则先行撤退,将士兵抛在身后,平潭岛的失守,成为国民党在东南沿海战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蒋介石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下令将李天霞撤职并判刑,虽然在陈诚等人的求情下,他只坐了几个月牢便被释放,但他的军旅生涯也彻底画上了句号,离开军队后,他带着家人逃往台湾,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到了台湾后,李天霞的日子并不好过,他没有了过去的权势,只能靠积蓄和朋友的接济过活,但他挥霍成性,生活奢侈,很快就花光了所有钱,他还迷上了赌博,经常在牌桌上输得一干二净,为了维持生活,他甚至开始向旧部和熟人借钱,却始终没有还清,最终,他的妻子岳景华选择和他离婚,留下一纸诉状,彻底离开了这个穷困潦倒的男人。 晚年的李天霞靠一些奇门遁甲和风水术勉强维生,他四处招摇,给人算命看相,赚点小钱贴补生活,1960年,他卷入了一桩土地诈骗案,被判刑一年多,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坐牢,但这一次没有人再为他求情,出狱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几乎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1967年,59岁的李天霞因尿毒症病逝于台北,他的葬礼极为简单,只有少数旧部和亲友前来吊唁,老长官俞济时出于情谊,为他操办后事,还试图为他追晋上将军衔,但蒋介石断然拒绝,认为他不配这样的殊荣,他的墓碑上,最终只刻了“中将”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