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拿到新出的索尼400800G 镜头到现在有整整一个月了,我来和大家分享下这只镜头的使用感受,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选购参考[暗中观察R]
在生态摄影圈里有句俗话“一寸长一寸强”,超长焦段对于拍摄难以接近的野生动物来说更具优势,比如一些 “水鸟”:鸻鹬、雁鸭及鹤类。对进行鸟类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来说,这只镜头可以获得比600mm更远的视野
800mm再加增距镜,可最多获得约1600mm的焦段,不亚于单筒望远镜的超远视野,在鸟调时记录远处关键性鸟种以及环志信息变得更加容易
离被摄物体更近,能捕捉更多精彩细节,优秀的锐度表现再配合高像素相机,丝丝细羽能雕刻得根根分明。如P2-3图中的这只勺嘴鹬,即使在运动状态下,羽毛细节也很清晰,甚至可以看清它的眼圈与瞳孔
很不巧,我外出大多数时间是阴雨天,给拍摄增加了难度。但索尼480G 没让我失望,弱光下也有很好的画质表现。如P7-8两张照片,iso分别是8000和10000,焦内锐利、焦外柔和,紫边抑制也不错,通过后期软件修补,还可以获得细节满满、丝丝顺滑的小鸟特写
合焦准确是我对相机协同防抖的最基本要求,480G和索尼最新的防抖系统完美兼容,手持1/80s完全没问题
经得起放大的照片才是合格的照片,(P10-11) 巨幅裁切后能看到黑喉缝叶莺眼中的反光,仔细看甚至能看到野象谷一排排的栈道栏杆。至于这鸟的体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斜眼R]
这镜头拍摄飞鸟对焦之快,让我很惊喜。480比索尼260 对焦响应更快,无论是拍摄觅食的棕背伯劳还是捉鱼的普通翠鸟和冠鱼狗,都能抓住精彩瞬间。我想这得益于对焦马达的提升,即便不是G大师镜头,这只镜头上的线性马达也性能强劲、迅捷高效
如果鸡蛋里挑骨头,这只镜头唯一缺点可能就是重量略重,约为5斤。但480G重心设计相对科学,手持拍摄并不压手,个人感觉与260G无异,手感甚至更好一些。不过还是希望索尼能够推出更多既轻便又画质优异的好镜头,话虽天真,但这不正是所有生态摄影爱好者的共同心声么?
篇幅有限,如果各位朋友有其他关于索尼400800 的问题,欢迎和我交流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