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美国人坐飞机不远万里来亚洲了,为什么不直接在中国会谈,而是选择了马来西亚。答案其实很简单,美国人傲慢啊,如果直接来中国境内谈判,在他们看来,就是妥协了,屈服了。 美国人不远万里飞到亚洲谈事,偏偏绕开中国选了马来西亚,真不是简单一句“顺路”能说清的。 先说说这场谈判的关键人物,美方是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贝森特从华尔街转政坛,上任就盯着对华贸易,毕竟美国农民盼着中国买大豆都快望眼欲穿了。 格里尔是军人出身的律师,嘴上喊着国家安全,心里也清楚供应链离不开中国。 中方这边是商务部老将李成钢,在WTO摸爬多年,谈起关税清单门儿清,一开口就要从2018年贸易战算起。 这么看选马来西亚的心思藏得挺深。 说白了,美方确实拉不下脸,直接来中国境内谈,国内强硬派肯定会跳出来骂他们“示弱”“低头”,贝森特和格里尔刚上任没多久,可扛不住这压力。 但不谈又不行,美国国内债务堆着,通胀没好透,农民天天上门要说法,特朗普还等着拿个大单给选民交代。 马来西亚刚好成了折中方案,这里离中国边境才130多公里,中方调资源方便,美方又能对外说“没低头”。 而且马来西亚是东盟轮值主席国,算个中立缓冲带,不像欧洲那些地方离得远,也不会让人觉得是选了哪一方的阵营。 更巧的是APEC峰会很快在韩国开,美方代表团顺道过来,还能给峰会的高层会晤打个前站。 不过这操作也暴露了美方的底气不足,以前谈判爱走红毯开记者会,这次在吉隆坡都绕侧门走,格里尔说话都小心翼翼的。 他们想要中国买能源、放开稀土,可中国现在不缺石油,稀土更是反制芯片封锁的王牌,美方根本没筹码硬气。 说到底,选在哪谈不只是地理问题,美方既想解决实际麻烦,又要端着架子,这种矛盾心态才让马来西亚成了最终选择,要是真放下傲慢,谈起来反而简单多了。 当然,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