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这一波又稳了!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货重启附带三项关键调整:一是需与安世中国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二是所有交易将统一采用人民币结算;三是因国内市场订单需求激增需优先保障,对欧出货量及交货周期将做出动态调整。 中方这一波确实展现了十足的沉稳,安世中国正式通知欧洲客户恢复芯片供应的消息,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博弈中划出了清晰的新边界。 要理解这波操作的底气,得先看清背后的前因后果,荷兰此前接管安世并罢免中方高管,中方随即实施出口管制,这场持续19天的僵持,本质是产能话语权的较量。 恢复供货附带的三项调整,每一项都藏着务实的考量,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绝非形式主义,安世中国在公开信里就曾指责荷兰总部散布质量不实信息。 新协议相当于用明确条款重建合作信任,也借机梳理清楚双方的权责边界,避免再陷入此前的控制权纠纷。 这步棋既保护了自身权益,也给欧洲客户吃了颗定心丸,改用人民币结算的意义更值得细品。 过去半导体贸易依赖美元结算,企业常要承担汇率波动的额外成本,更要防备美元体系可能被用作制裁工具的风险。 安世中国这一调整,不仅让自身财务运作更稳健,还顺势推动了人民币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结算应用。 有意思的是,部分欧洲车企已经通过中国分销商用人民币采购,毕竟安世在车规级MOSFET领域占全球19%份额,欧盟三分之一的成熟芯片都依赖中国进口,实在没替代选项。 优先保障国内供应导致对欧出货动态调整,更是基于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 安世70%以上产能在国内,上海临港和东莞基地的产能正忙着满足国内新能源汽车和5G基站的需求,比亚迪、华为这些企业的订单量激增,优先保本土供应本就是企业的合理选择。 即便对欧出货缩减约30%,但比起之前的断供,已经能缓解大众、奔驰等车企的停产危机。 这波操作根本不是刻意施压,而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产能优势和市场地位的自然体现。 当产能和需求都握在手里,合作规则的调整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既稳住了自身发展节奏,也为全球供应链提供了更具韧性的新方案。 对于这件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