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欠中国钱,给中国打了欠条,现在中国让美国还钱,美国还不起,中国把这个欠条卖给

未央秘史 2025-10-27 10:43:13

美国欠中国钱,给中国打了欠条,现在中国让美国还钱,美国还不起,中国把这个欠条卖给其他国家,这个国家呢欠美国钱,就以人民币的形式买了中国手里的美国欠条,然后拿着这个欠条去抵消他欠美国的钱。 截至2025年7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已降至7307亿美元,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持续多年的减持行动——自2011年峰值以来,中国累计减持美债超过5500亿美元,仅2022年至2024年三年间就减少了2800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国债总额在2025年10月突破38万亿美元,相当于其全年GDP的131%,仅利息支出就超过1万亿美元,占财政预算的15%以上。 这种“借新还旧”的模式早已难以为继,美国政府甚至因债务上限问题多次陷入停摆危机,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信心。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将部分美债转让给其他欠美国钱的国家,成为一种多赢选择,以阿根廷为例,该国长期受美元债务危机困扰,截至2025年外债规模达3230亿美元,其中对美债务占比超过40%。 中国与阿根廷签署了35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阿根廷通过对华出口大豆、牛肉等商品积累了大量人民币。 2023年,阿根廷首次使用人民币偿还了27亿美元债务,2025年进一步扩大这一操作,用人民币抵消了部分对美债务。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阿根廷无需消耗稀缺的美元储备,中国则通过转让美债收回人民币,同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这一操作的基础是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截至2025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支付占比已升至12.7%,巴西将人民币储备比例从5%提升至20%,沙特在50%的石油贸易中接受人民币结算,印度也在试点卢比与人民币直接兑换。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覆盖189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处理业务金额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 更关键的是,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CBDCBridge)项目在2025年上半年处理跨境交易突破400亿元,其中深圳某供应链企业通过该系统完成6800万元人民币支付仅耗时2.7秒,手续费从200元降至2元。 这种技术突破让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中具备了超越美元的效率优势,国际债务市场的历史案例也为这种操作提供了参考。 2012年希腊债务危机中,通过债务置换减记了1000亿欧元债务,85.8%的债权人接受了新债券。 中国的操作与之类似,但多了人民币结算的维度。 例如,某非洲国家通过人民币购买中国持有的10亿美元美债,再用这些债券抵消对美债务,整个过程无需美元参与。 这种模式既规避了美元汇率波动风险,又降低了交易成本——传统SWIFT系统跨境支付平均耗时1-3天,而数字人民币支付可实现“秒到账”。 对于美国而言,这种操作正在动摇其美元霸权的根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从2000年的73%降至2024年的58%,而人民币储备占比升至2.88%。 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转让美债,将部分风险分散给其他国家,例如,日本作为美国最大海外债主持有1.15万亿美元美债,英国通过增持跃居第二,持仓量达8993亿美元。 这种结构变化使得美国国债的稳定性更多依赖于国际投资者的信心,而中国则通过减持和增持黄金(截至2025年8月黄金储备达7402万盎司)优化了外储结构。 从全球经济格局看,这种债务置换正在重塑国际金融秩序,传统上,美国通过美元霸权向全球转嫁债务风险,但中国的操作提供了新的路径。 例如,沙特将50%的石油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后,其持有的人民币可用于购买中国新能源设备或投资中国市场,形成“石油-人民币-商品”的闭环。 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还为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了替代方案——2025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结算中新兴市场国家占比已达62%,较2020年提升27个百分点。 当然,这种操作并非没有挑战,美国可能通过政治手段施压,但中国的应对策略十分灵活。 例如,中国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吸引国际资本参与,2025年上半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达552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 同时,中国与32个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4.5万亿元人民币,形成了稳定的人民币流动性网络。 这种“多边化”布局让美国难以单方面遏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总的来说,中国将美债转让给其他国家的操作,本质上是一场静悄悄的金融革命。 它打破了美元主导的债务循环,推动了人民币的全球化使用,同时优化了中国的外储结构。 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和数字货币的普及,这种模式将进一步深化,最终可能重塑国际货币体系。 对于美国而言,这既是对其霸权的挑战,也是倒逼其进行财政改革的契机——毕竟,当越来越多国家选择用人民币而非美元结算时,美国再想通过印钞转嫁债务危机,难度将大大增加。

0 阅读:123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