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啊!美国一男子囤积了500万枚5美分的硬币,总重量近30吨,作为通胀对冲工具,这些硬币的金属价格已经超过29万美元!5美分的金属成分是75%的镍和25%的铜,如果这两种金属价格上涨他就把硬币熔了当贵金属卖!就算价格下跌也不亏,因为这些硬币本身就值5美分一枚。 他这么干,核心就是为了对冲通胀,说白了就是怕手里的美元越来越不值钱。 这些年通胀厉害,以前1块钱能买的东西,现在可能要花1块2,可铜和镍是实实在在的金属,工业上都离不了,造电线、做机械零件全得用,通胀越厉害,这些金属的价格越容易涨,到时候把硬币熔了卖金属,赚的钱肯定比拿着美元划算。 上世纪60年代巴菲特就干过类似的事,那时候美国的银币里含银量高,金属价值快赶上面值了,巴菲特大量囤积,后来银价一涨赚了不少,最后美国政府都不得不停发高银含量的硬币,这男子就是照着巴菲特的路子来的,算是摸透了实物资产抗通胀的门道。 最精明的是他把后路都想好了,就算铜和镍的价格跌了,他也亏不了,因为这些硬币本身就值5美分一枚,25万美元的面值是实打实的,到时候不管拿去超市买东西,还是再换回纸币,都不会少一分钱。 这种操作就是进可攻退可守,涨了赚金属的差价,跌了守面值的底线,简直把风险控制到了最低,难怪他敢说这是零风险的投资。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铸币局造这5美分硬币本身就亏着钱,2024年的报告显示,造一枚这样的硬币要花14美分,光金属成本就占了6美分,比硬币的面值还高,等于造一枚就亏9美分。 政府都在倒贴钱造币,他拿着这些硬币,等于攥着比面值更值钱的东西,自然心里有底。 而且未来金属价格还有上涨的可能,就说镍吧,全球产镍最多的印尼最近出了矿区事故,产能一下少了四分之一,分析师都说年底镍价可能还要涨10%,到时候这些硬币的金属价值说不定能摸到32万美元,比面值多赚三成。 铜就更不用说了,工业生产离不开它,只要工厂还在开工,铜的需求就稳,价格自然有支撑,这都是他赚钱的底气。 他自己也盘算着,要是将来美国像停用高银硬币那样停用镍币,这些硬币还能当收藏品卖,说不定能翻个三五倍,轻松赚百万美元。 虽然现在还没听说政府要停用5美分硬币,但连1美分硬币都有人提议停用,毕竟造1美分硬币也不划算,将来镍币的命运还真不好说。 退一步讲,就算不停用,只要金属价格涨起来,他的收益就有保障,就算不涨,手里的硬币也不会贬值,怎么算都不吃亏。 想想看,普通人对抗通胀要么存银行,要么买股票,存银行利息赶不上通胀,买股票又怕亏本金,他倒好,盯上了天天能见到的硬币,把不起眼的小东西变成了抗通胀的利器。 这操作看似简单,实则看透了纸币和实物金属的本质区别,也摸准了铸币局的成本门道,不是真懂行的人根本想不出这招。所以说他是人才一点不夸张,这种既稳妥又有赚头的办法,确实值得说道说道。

小书蟲注定一生孤独的猪
美国铸币局的人都没看过雍正王朝的电视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