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Jay Goldberg有点意思。80个分析师里就他一个人给英伟达卖出评级,目标价直接砍到100美元。这哥们不是外行,他经历过科网泡沫,现在看AI的感觉和当年看电信基建狂潮一模一样。
你仔细想,微软亚马逊Meta这些巨头今年资本开支快4000亿了,OpenAI更是喊出万亿投入。但钱砸下去,真正赚回来的AI收入有多少?Goldberg说这就跟2000年思科的故事一样,预期拉满,股价上天,结果需求没跟上,直接崩盘。思科股价到现在都没回到当年高点。
更狠的是他提到两个致命点。一个是电从哪里来?数据中心都是电老虎,电网跟不跟得上是个大问题。另一个是杠杆,现在一堆公司靠融资玩AI基建,链条绷得太紧,只要一个小环节爆雷,整个生态都可能被牵连。
但华尔街主流根本不理他。73个分析师坚持买入,平均目标价220美元。最猛的汇丰直接看到320美元。他们的逻辑就一句话:AI周期才刚开始,远没到中期,英伟达的芯片现在一片难求,哪来的泡沫?
我这么跟你说吧,两边其实都承认AI有过度迹象,分歧在于时间点。Goldberg觉得泡沫快破了,现在逃顶还来得及。多头认为哪怕有泡沫,现在冲进去还能赚一波趋势的钱。
最后他撂了句实话:没人反驳我的逻辑,只说我来得太早。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心里都虚,只是赌自己不是最后一棒。要我说,真正的风险从来不是英伟达本身不行,而是资本开支狂欢突然刹车。到时候管你芯片多牛,需求断崖就是核弹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