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已成悬河,为何不用挖泥船把泥沙挖走、让黄河整体下移? 黄河悬河这事,得从泥沙说起。黄河每年从上游黄土高原带走大约16亿吨泥沙,其中12亿吨直接冲进渤海,剩下的4亿吨就堆在下游河道里。年复一年,河床被垫高,现在有些地方河底比两岸地面高出3到5米,甚至更多。 历史上,从春秋战国就开始筑堤防洪,本意是约束水流,可泥沙没法扩散,就在河道里越积越高。 明朝时候,潘季驯那会黄河决口频繁,他想出束水攻沙的办法,收窄河道让水力冲刷泥沙,避免盲目分流。这套思路到现在还管用,但悬河问题没彻底解决。 不直接用挖泥船清泥沙的工程量,简直是天文数字。下游河段长900多公里,要把河床平均降一米,得移走60亿立方米泥沙。现在最大的绞吸船一天才挖两万立方米,全年不停干也得八百年。 而成本太高,船只设备、人工、燃料加起来,每年光新增泥沙就够折腾的。假如只挖新增部分,每年堆到两岸能形成5米宽5米高的泥沙坝,长远看这坝越堆越高,反倒成新隐患。 风险也大得很。河堤就像积木搭的,河床泥沙是底座支撑,你挖沙等于抽底,稍不注意就溃坝。黄河堤坝下面藏着暗管涌,水在沙层里掏洞,外表看不出,一挖就可能崩。 巡查队测过,软泥一插杆子就没半米,船只振动传导,堤坝裂纹一出,洪水随时破口。历史上不当开挖酿成灾祸的事不少,洪水漫田,损失惨重。 现代水利专家算过账,单靠挖下游卸货,永远赶不上上游补沙的速度。中科院王光谦院士用遥感图显示,冲走的泥沙两年后又从上游爬回来。 泥沙处置也是大麻烦。堆附近占农田,农民不干,补地还得跑几十里外沙岗,种什么都不行。运远点,车船成本高企。 有人想变废为宝,用黄河泥烧砖,郑州荥阳砖厂一年吞500万吨,政府补贴15块一吨,净利28块,听着不错,可比起3亿吨年输沙量,就跟舔蛋糕奶油似的,本体没动。 淤背固堤是另一招,把泥吹到堤后洼地,加宽堤身造新地。山东东明县干十年,堤后长出8米宽防护带,当地人叫第二道命。可一公里造价两千多万,财政负担不起。 黄河最大问题其实不是沙,是缺水。前些年年年断流,全年断流都有过。水少沙多,泥沙沉积更快。根子在上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坡地裸露,雨一冲风一刮,泥沙直奔河里。治理得从源头抓,几十年退耕还林、梯田坝地、植被覆盖,把入黄泥沙从16亿吨降到3亿吨。水流清了,悬河抬升慢了。 现代工程帮了大忙。小浪底水库25年调水调沙,人造洪峰一年冲1.8亿吨沙,下游河床降2.1米。可上游沙源不断,降得没来沙快。 古贤水库等双引擎结合,延续潘季驯蓄清刷黄法,清水期蓄水,浑水期刷沙。南水北调补水,节水灌溉让下游不渴着走沙。黄河流域省份分工,地方执行植树清淤,护坡固堤,既省国家钱,还提振政绩。 非法采砂得严禁。无序开采改河床地形,水流乱套,威胁防洪供水通航。靠近闸坝桥梁挖,基础不稳,容易坍塌。 还毁鱼产卵场,水生植物死光,生态崩盘。黄河泥沙是国家资源,不能私占。黄河保护法2023年生效,采砂规划许可制,划禁采区禁采期,上游约古宗列曲、扎陵湖等禁挖,保持天然状态。 违法罚重,专项整治抓了不少,零容忍成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