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式坦克的装甲有多薄?可以说常规坦克一炮下去,15式直接原地报废,然而15式的作用,根本不在于此。 按公开的技术分析说,它炮塔和车身正面的装甲也就30毫米厚。这概念咋理解?就拿咱常见的96B坦克比,人家炮塔装甲厚度超600毫米,15式这基础装甲也就人家的二十分之一。单看这数,确实会觉得15式的防护能力跟纸糊似的,甚至有人觉得只要被常规坦克的炮弹打中,15式立马就废了,但实情真不是这样。 其实这么比不太准。因为15式用的是复合装甲技术,这种装甲是好几种材料混在一起做的,它的防护效果可不能光看钢装甲的厚度。就像咱穿的防弹衣,看着就几厘米厚,可就是能挡住子弹。15式的复合装甲也一样,碰到穿甲弹、破甲弹的时候,能靠多层材料吸收、分散能量,大大降低炮弹打穿装甲的能力。 而且15式还能外挂附加装甲和爆炸反应装甲。挂上加厚装甲,能更扛得住那种靠冲击力打穿装甲的炮弹;至于爆炸反应装甲,一旦被破甲弹打中,它自己会炸一下,把炮弹的金属射流打乱,这样主装甲就不会被打穿了。有资料说,加上这些附加防护装备后,15式的防护能力比跟它吨位差不多的59式中型坦克强多了。 那15式为啥要搞这种看着“不结实”的装甲设计呢?这就得说它的作战定位和任务需求了。15式主要是用在山岳丛林、水网稻田、高原高寒山地这些复杂地形里,负责快速部署、机动突击和控制区域。在这些地方,重型坦克因为太重,跑不动,根本没法发挥作用,可15式因为轻量化设计,在这些地方跑着跟在平地上似的。 要做到轻量化,15式只能在装甲厚度上让让步,但同时也靠其他技术补上防护的短板。比如它用了液气悬挂系统,能根据地形随时调坦克的高度和姿势,跑起来又稳又能轻松过复杂地形;还装了先进的火控系统和观瞄设备,在复杂环境里能快准地找到目标、打过去。 另外,15式的火力也不含糊。它装了一门105毫米的高膛压线膛炮,配上新型钨合金穿甲弹,在2000米开外,能轻松打穿500毫米厚的纯钢装甲。而且它还能打炮射反坦克导弹,打装甲目标的本事更上一层楼。 在信息化这块,15式也不差。它用的是“猎-歼”式火控系统,车长和炮长都有先进的观瞄设备,能快着找目标、认目标、盯着目标。不光这样,它还能感知战场情况,跟其他作战单位分享信息,一起配合打仗。 从实战角度看,15式这么设计特别合理。现在打仗,光靠装甲厚扛揍的时代早过了,更看重整体作战能力和怎么用战术。15式把轻量化、高机动性、强火力和信息化揉到一起,在复杂地形里能快速移动、精准打击,给咱军在这些特定区域作战帮了大忙。 当然,15式也不是完美的。它的装甲防护确实相对弱一些,碰到敌方重型反坦克武器攻击,还是有风险。但就像之前说的,它的作用本来就不是跟敌方重型坦克正面硬刚,而是靠灵活的战术和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在特定战场环境里把作用发挥到最大。 总的来说,15式坦克的装甲看着薄,但这是为了适应特定的作战需求才这么设计的,特别合理。它靠复合装甲技术、附加防护装备,再加上轻量化设计、高机动性、强火力和信息化,补上了装甲厚度的短板,成了咱军性能特别好的轻型坦克。 以后打仗,在山岳丛林、水网稻田、高原高寒山地这些地方,15式肯定能为守好咱国家的地盘、保护老百姓安全出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