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一生有11个情妇,90岁那年,他回首往事时,却咬牙切齿地说:“我此生最喜欢的女人是唐怡莹,但这女人混蛋透了!” 能让“少帅”记恨到90岁,唐怡莹绝不是普通的红颜知己。她是瑾妃的侄女,出身满洲镶红旗他他拉氏,打小在宫里长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能跟张学良聊兵法、谈时局——要知道那会儿能跟少帅聊到一块儿的女人,十个里未必有一个。张学良初见她时就动了心,后来在回忆录里写“她身上有股劲儿,不像别的女人那样只会讨好”,这份特别,让他一头栽了进去。 可这份喜欢,最后怎么就变成了“混蛋透了”的咒骂?1926年张学良驻守天津,唐怡莹借口探望,两人正式走到一起。那段时间张学良把她宠上天,不仅送珠宝洋房,连自己珍藏的古董字画都随手给她。结果呢?唐怡莹转头就跟北洋军阀卢永祥的儿子卢筱嘉勾搭上了,更过分的是,她还偷偷把张学良送的古董拿去变卖,拿着钱给卢筱嘉置办产业。这事被张学良发现时,他气得差点拔枪——自己掏心掏肺对待的人,居然把他当“提款机”和“跳板”! 更让张学良寒心的是“九一八事变”后的事。当时他被蒋介石软禁,唐怡莹不仅没说过一句关心的话,反而跑到东北军将领面前哭诉,说张学良“沉迷享乐、不管军务”,把东北沦陷的责任往他身上推。后来她还在上海报刊上发表文章,字里行间都在撇清自己跟张学良的关系,生怕被牵连。张学良在软禁期间看到那些文章,气得砸了茶杯,后来跟赵一荻说“我当初真是瞎了眼,把狐狸当成了白月光”。 有人说唐怡莹是“现实”,可这份现实里藏着太多凉薄。她跟张学良在一起时,看中的是他“少帅”的身份和权力;等张学良失势,她立马转身投靠更有势力的人,连一点情分都不留。对比后来陪张学良软禁54年的赵一荻,唐怡莹的做法更显自私——赵一荻放弃豪门生活,跟着张学良吃尽苦头,而唐怡莹却在他落难时踩上一脚,这种反差,换谁能不记恨? 张学良对唐怡莹的“喜欢”,其实是少年人的执念。那会儿他刚接手东北军,身边围着的不是阿谀奉承的下属,就是趋炎附势的商人,唐怡莹的“特别”和“才情”,让他误以为遇到了灵魂伴侣。可他没看透,唐怡莹的“特别”里藏着野心,她爱的从来不是张学良这个人,而是他能给的地位和财富。这份误判,成了他一辈子的遗憾,也难怪90岁想起时,还会咬牙切齿。 后来唐怡莹去了香港,靠变卖剩下的古董度日,晚年过得很落魄。有人把她的遭遇告诉张学良,张学良只淡淡说了句“自作自受”。这份冷漠里,藏着他一辈子的委屈——当初有多喜欢,后来就有多失望;当初有多真心,后来就有多痛恨。 唐怡莹的“混蛋”,从来不是不够爱,而是爱得太算计、太凉薄。她把感情当成筹码,把别人的真心当成垫脚石,最后落得孤苦伶仃的下场,也算因果报应。而张学良的记恨,更像是对自己年少轻狂的反省——他终于明白,真正的感情从不是轰轰烈烈的讨好,而是落难时的不离不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