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年,朱棣下诏全国选美,谁知当美女们送到京师后,锦衣卫纪纲先挑出几个最漂亮的给自己当小妾,其余的才被送进宫里给朱棣当妃子,几年后,纪纲被朱棣腰斩处死。[大侦探皮卡丘]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故,朱棣下诏从全国选拔秀女入宫,各地官员将挑选的女子送往京师,负责此事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却在途中截留部分秀女占为己有。 这起欺君大案最终导致纪纲在永乐十四年以谋反罪被凌迟处死,结束了他从普通士子到权臣的十余年仕途。 纪纲是山东临邑人,原本是地方诸生,读过些书,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南下,路过临邑时,纪纲拦住朱棣的马匹请求效力。 他擅长骑射,又懂得察言观色,很快成为朱棣身边的亲信。 朱棣登基后,在永乐元年恢复了被朱元璋废除多年的锦衣卫,任命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 这个职位掌管侦缉、逮捕、审讯大权,直接对皇帝负责。 当时朝廷刚刚稳定,朱棣对建文旧臣心存疑虑,纪纲便在南京城内广布校尉侦查,监视官员百姓动向。 凭借这份勤勉,纪纲又升任都指挥佥事,将庄敬、袁江等亲信安插进锦衣卫要职,逐步形成自己的势力网络。 掌握实权后,纪纲开始利用职务为个人谋利。 浙江按察使周新执法严明,与纪纲发生冲突,纪纲指使锦衣卫罗织罪名,最终导致周新被处死。 大学士解缙因卷入朝廷争斗被下狱,永乐十三年,朱棣看到囚犯名单时说了句“缙犹在耶”,意思是解缙怎么还活着。 纪纲领会了皇帝意思,前往牢中将解缙灌醉,然后命狱卒将其拖到雪地中冻死。 纪纲的贪欲没有边界,他假传圣旨从盐场取走大量食盐,动用官船运输后全部贩卖获利。 永乐五年的选妃事件,他利用经手选妃的职权,挑选部分秀女私藏家中作为妾室,这已经触犯了帝制时代最严重的欺君之罪。 纪纲还私藏已故吴王朱允熥的冠服,时常穿戴在身。 纪纲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端午节朝廷举办射柳活动,纪纲故意射偏,却指使镇抚庞英折断柳枝高呼射中。 满朝文武竟然无人敢指出真相,纷纷附和。这场明代版的“指鹿为马”让纪纲确信自己的权势已无人可制。 此后纪纲在家中秘密蓄养亡命之徒,修建地下通道,制造大量兵器铠甲。 按照明代律法,私造兵器本身就是重罪,更何况他已经在谋划不轨之事。 后来一名与纪纲有积怨的太监向朱棣告发了他的罪行。 朱棣立即下令逮捕纪纲,派人彻查,调查结果证实纪纲确实私藏兵器、蓄养死士,并有多项贪污受贿、滥杀无辜的罪状。 朱棣以“谋大逆”罪将纪纲凌迟处死,家产抄没,家人流放边疆。 纪纲被处死后,朱棣对锦衣卫的信任大打折扣,他设立了东厂,由宦官掌管,与锦衣卫形成相互监督的格局。 这套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末,成为明代政治的重要特征。 纪纲的权力来自皇帝授予,却误以为可以凌驾于皇权之上。 当他开始挑战皇权底线时,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权臣往往因为过度膨胀而自取灭亡,这是专制体制下权力运作的必然结果。 网友热议: “这个纪纲真是作死的典型啊!从拦马投靠到被凌迟处死,简直就是一部“贪官速成指南”。他是不是忘了,再大的官儿,在皇帝眼里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仔?” “朱棣这一手玩得高明,早期需要纪纲这把刀清除异己,等皇位坐稳了,纪纲的嚣张和财富反而成了“功劳簿”,正好拿来开刀,既平民愤又充盈国库,一举两得。” “最惨的还是周新、解缙这些正直的官员。尤其是周新,多好的清官啊,就因为得罪了纪纲被诬陷致死,太可惜了!这说明在古代,得罪特务头子真没好下场。” “纪纲这事儿放在今天职场也一样,老板需要你的时候,你咋干都行;等你功高震主、开始挑战规则,离被“优化”就不远了。分寸感太重要了!” “说到底,他的权力完全来源于皇帝的信任,本身没有制度约束。一旦失去信任,或者皇帝觉得你是个威胁,之前所有的“功劳”瞬间就会变成“罪证”。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这种依附性的悲剧。” 如果穿越回明朝,在纪纲手下当差,你是会选择同流合污以求自保,还是像周新那样坚守原则直面风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理由! 信源: 中国新闻网(纪纲得朱棣信任掌管锦衣卫 图谋不轨被腰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