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绍伊古为西伯利亚稀土项目站台的背后,藏着资源大国最真实的产业焦虑——手里攥着全球17.8%的稀土储量,年产量却只有0.01万吨,连自家军工需求都满足不了。 砸7000亿卢布建产业集群的计划看着野心勃勃,核心却暴露了短板:俄罗斯至今还用着回收率65%的老旧工艺,而中国的盐酸优溶法早已把回收率做到92%以上。更关键的是,全球90%的稀土专利握在中国手里,没有技术支撑,西伯利亚的矿藏不过是待挖的石头。 这根本不是什么产业突围,而是资源国的被动补课。全球稀土早就过了拼储量的时代,中国用“资源+技术+产业链”的组合拳,把氧化镨钕成本压到美国的1/3,还能通过出口调控影响国际市场,这才是真正的话语权。 俄罗斯想靠国家投入补上技术课,恐怕没那么容易。极端气候推高开采成本,国际市场又已供过于求,这些都是绕不开的坎。 其实这事儿给所有资源国都提了醒:家底厚不如本事硬。你觉得俄罗斯能靠这个项目打破现有格局吗?或者还有哪种发展模式更适合资源型国家?

